学不可一日无师
2017-03-25

在中国古代,“天地君亲师”是人们长久以来祭拜的对象。天地造化万物,天子代天牧民,亲乃人伦至上,师承教化之功。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密勒日巴所依赖的上师
《密勒日巴修炼故事》中,一开始密勒日巴依从母命,为了报仇拜了个喇嘛上师学了诛法、咒术、降雹法。后来他对于放咒和降雹的恶行,起了后悔之心,胸中的困惑一天比一天的强烈。

密勒日巴于是想要转求正法,但却苦无上师。当他听见译经王玛律巴译师的名字,心里就说不出的欢喜,全身的汗毛直竖,眼泪如潮水般的涌出,生起了无量的欢喜虔诚和无比的信心。

密勒日巴一心想要修炼,便以身、口、意供养玛律巴上师。上师为了帮助他,让他做了很多劳役、也吃了很多苦。总算密勒日巴从未心生邪见,更加正心诚意地侍奉上师。在上师苦心安排下,协助他清除罪业,密勒日巴这才踏上修炼正法的幸福之途。

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德行,勤奋敏捷地去求知的人。

诚哉斯言!身为人,不可能不需要老师的教导;人要走正道,就如密勒日巴一般,更是需要老师的带领。

孔子开馆收徒,首创私学,“弟子三千,七十二贤”。《论语》记载,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修为肉脯,是古相见时致送之薄礼。意思是:孔子说:“只要自己愿意学习,即使备了极薄的礼来见我,我也没有不教诲他的。”

孔子不在世后,其儒家经典却被记述、流传下来。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以至后学者其实仍以孔子为师,自童蒙要祭拜圣人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

走正道一定要有师父
百工技艺也是一样。拜师也是中国戏曲、书法、国画、医药、武术…等多种行当的传统。新从业者或学艺者通过仪式与授技授艺者结成师徒关系,“拜师学艺”是头等大事,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了师承。

以前拜师要签定契约,而后举行拜师仪式。“师徒如父子”,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释迦摩尼曾累世修行,开悟后传法度人,留下佛经,代代有高僧依佛经修炼圆满。西方的一本《圣经》世世代代为基督徒顶礼膜拜。

由此可见,无师自通不可信,学不可以一日无师。即使没有师父,也有所谓“过路师父”;即使没有人中的师父,也有上师的加持和点悟。果真没有师父,法从何来?知从何来?那一定不是正法正道了。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世界文化遗产 —韩国“佛国寺”

    下一篇: 死鹰岭上的“冰雕” 一场被冻结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