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历史上金银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在融汇中西文化元素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风格独具,标新立异的金银器珍品。这件构思巧妙、制作精美的唐代银质鎏金盖钵,设计独特新颖,装潢流光溢彩,充满艺术魅力。据了解,这种器型的唐代金银器皿以前尚未见报导,根据此器所具有的诸多佛教艺术特色分析,其无疑是一件佛教宝器,故特此介绍,还望方家指正。
盖钵通高19cm,直径13.4cm,重865克。银质,浇铸成型,表面平錾纹饰。整器由钵盖及钵体两部分组成。钵盖顶部盖纽鎏金,由火熖宝珠及八瓣莲花组成。火焰珠中空,主体呈圆形,上端为放射状火苗,由二银片捶揲对焊成型,表面錾连珠纹饰。莲花为铸片平錾,中央有花蕊球,上与火焰珠底部焊接相连。盖纽以钉铆形式接于钵盖,可转动。钵盖穹顶为鎏金覆莲瓣,其下一周平錾减底的浮雕状花卉唐草纹,外接鎏金盖沿,平展后垂直下伸,以子口盖于与钵体。
钵盂为波浪状花口,宽唇卷沿,唇口饰六朵绽放的花朵,花卉及口沿部鎏金。钵腹为半球形。钵体外壁饰有纵行十二区鎏金花卉纹及鱼子地。底座呈盘状,分二层台阶式依次向下向外展开。内上层饰双莲瓣纹,鎏金,上托钵盂,外下层为花瓣朝外的银色平錾花卉纹。经仔细观察,钵盂及底座是分别浇铸成型后焊接在一起的,精湛的技术使接口严丝合缝,浑然一体。
在西域金银细工工艺的影响下,唐代金银器皿多采用锤鍱工艺成型,使器物轻巧且节省贵金属材料。本器延袭传统的中原金属制作工艺,采用浇铸技术成型,器体厚重,不计工本。表面装饰则反映出西域的影响,以平錾为主,兼以减底浮雕,加上纹饰鎏金,金银相间,十分悦目。钵盖巧妙的用摩尼佛珠为盖纽装饰,以莲瓣相托,佛教的主题意味不言而喻。钵盂波浪状口沿与莲花相呼应,其下底座大而稳定。作为一件佛教宝器,其形象庄重,多层次的叠加使其富有变化而又不失轻巧优雅,设计者真可谓匠心独具。
火焰宝珠即神宝珠、摩尼宝珠,佛教七宝之一,佛经中称此宝珠光净,不为污垢所染。火焰珠是 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装饰图形,是佛教文化与传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晶。西魏、北周、隋唐五代时期的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中就已出现了大量的火焰摩尼珠的形象。从隋朝开始,摩尼珠基本上定型为中间为圆球,其外侧散发出蒸腾的火焰样式。而唐代以后,又分为龙戏火焰珠及摩尼珠两种类型。龙戏火焰珠纹常见于辽代金银器及后世的瓷器纹饰,而摩尼珠则多为佛教所专用。这件银鎏金摩尼珠莲花盖钵,不仅仅是一件罕见的唐代金银器珍品,作为当年礼佛之圣器,该是见证了无数信徒的虔诚祈祷,并也蕴含了众生的心灵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