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可能很少人知道,民国时期的足球曾在远东运动会上连得9届冠军,当时中国足球在亚洲被称为「铁军」。最近正值欧洲国家杯足球赛,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民国时期的中国足球盛况。
为了足球赛 大学停课
1867年,上海租界侨民自发组织了「上海足球会」,参加比赛的都是外国侨民。这个协会被当时的上海人称为「西联会」。从1926年起,中国足球队开始参与洋人的比赛。
1881年,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从建学之初,就将足球列入正式课程。1901年,上海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成立足球队,人称「约翰辫子军」。1902年,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也成立了足球队。
圣约翰大学和南洋公学每年举行比赛,持续11年。每年,在麦根路球场,这场上海「德比」吸引众多的学生和市民前来助威。赛前,两校举办鼓励大会,大楼上挂横幅标语,校长亲自鼓舞士气。
比赛时,军乐队、锣鼓队、面盆、火油箱、鞭炮齐鸣,热闹之极。比赛后,哪队获胜,哪个队的啦啦队和同学就蜂拥出动,排班站队,夹道欢送。
对于南洋公学校长唐文治来说,足球比赛是学校的一件大事。每有比赛,唐文治便亲自布告如下:「今日下午本校与圣约翰比赛足球,所有上、中院(上院为大学、中院为附中)各级一律停课一日,以便前往助威,尚望各球员努力比赛,为校争光,本校长有厚望焉。校长唐。」
其后,全国各地高校都陆续成立了足球队,并经常举行比赛,多采取循环赛制。
对于民国年间球员的构成,北京市社科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汕说:「民国年间,球员的素质都比较高。他们不是职业的运动员,很多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有医生、艺术家等各类人群参与。」
在化学教室成立体协
金汕说,民国足球完全是民间的体育活动,没有政府层面的机构出面管理,不是政府不重视,而是「政府太困难,那时候国力贫弱,拿不出太多的钱出来搞体育。中国队出国打比赛,很多时候都是自筹资金。」
1913年,「华北联合运动会」成立,辖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新疆、东北三省等共18个单位,经费全靠会费、门票和募捐收入维持。从1914年起,足球被列入每年比赛的常规项目。
1914年,华东各大学体联成立,成员有南洋公学、圣约翰大学、上海沪江大学、苏州东吴大学、南京金陵大学、杭州之江大学,当时人们称为华东六大学运动会。
1924年8月,在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化学教室召开了「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成立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有全国各地体育代表,南京大学校长张伯苓被选为董事长,国民政府外交总长王正廷被推举为名誉会长。
全国体协是民间群众性体育组织,在草创阶段,经费没有着落,《申报》报馆免费出借房屋一间,作为体协办公场所。
1924年秋,全国体协组织了上海中华足球会。体协成立后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举办了上海中华足球联赛。京剧大师周信芳领导的华伶队参加过此项赛事。1926年,在体协的促进下,全国分区足球锦标赛揭开序幕。
体协本想此项锦标赛在各区轮流举行,无奈交通不便,时局混乱,球员都不是职业球员,还要学习和工作,所以最终只在内地武昌举办过一次,其余都在上海、香港、天津三大沿海城市。
「亚洲球王」李惠堂
远东运动会从1913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按菲律宾、中国、日本的顺序,轮值主办。在其21年历史的10届竞赛中,中国足球连得9届冠军。已故著名体育教育家、复旦大学体育系主任蒋湘青认为,这是民国体育在国际运动竞赛中最光辉的一页历史。
1923年,在日本大阪举办第六届远东运动会。日本人以为稳操胜算,不料以1:5大败。上海的《申报》将日本媒体表达沮丧情绪的「号外」传回国内,把标题改为〈中国足球铁军,堂堂十年连胜〉,这让中国足球队在亚洲体坛内获得「铁军」的称号。
香港球员李惠堂在这场比赛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李惠堂是亚洲足坛乃至世界足坛上一个神话般的人物。他在1923年被澳大利亚人封为「亚洲球王」,1976年又被联邦德国一权威足球杂志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与贝利、马修斯、斯蒂凡诺、普斯卡斯齐名。
李惠堂从小热爱足球,1921年,少年李惠堂加入香港南华足球队。1923年即在远征澳大利亚的比赛中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初到澳洲,中国球员在媒体上的形象都是骨瘦如柴的病人,在比赛上,李惠堂连中三球,让澳洲人的眼睛一亮。
柏林奥运会失利后,李惠堂和球员们去英国观摩,阿森纳队以8,000英镑的年薪挽留他,李惠堂拒绝了。
1947年秋,李惠堂参加了香港对上海的一场比赛,从此「挂靴」。
两次出征奥运会
1936年8月,柏林举办第11届奥运会。受国际奥委会邀请,中国派出140余人的庞大代表团准备参赛。然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战前夜,国库空虚。中华全国体育协会向国民政府申请了22万元的专用款项,只有17万元得到落实。
在民国年间,参加奥运会之前不必打小组赛,没有「出线」一说。为了组成一支强大的国家足球队,全国体协在香港举行了选拔赛,最终确定了22人的大名单,上海4人,其余都为港粤籍,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李惠堂和谭咏麟的父亲谭江柏。
大名单产生后,先是在香港练习两场,后全队到上海跟「西联会」打热身赛。前两场都赢了。最后在江湾体育场3万多观众之前,以2:3败于西联。
为提高技术,国足提前两个月出国,在东南亚进行了23场友谊赛,其中胜20场、平3场,并筹得经费5万元。在赴柏林途中,中国足球队队员选择最低廉的舱位,住最便宜的酒店,自己买菜、做饭。
在希特勒的德国,柏林汤姆逊球场,中国首场对阵英格兰。终以0:2落败,惨遭淘汰。之后,队员们周游德、奥、英、法、瑞士等国,并在旅途中进行了8场友谊赛。1948年,中国足球队参加了赫尔辛基奥运会,可惜初赛时被土耳其队以0:4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