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破阵乐》
2016-03-31

贞观元年正月初三,中世纪亚洲霸主大唐的天子——李世民在大明宫麟德殿大宴文武百官。这时,他登基才三个月。只见李世民穿一身金黄绣龙大长袍,腰上是一圈嵌玉大腰带,英姿勃发,端坐龙床上。这一年,他29岁。所有的人都知道,打下大唐江山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位在战场上屡立奇功、胆魄非凡、如有神助的秦王李世民。

在中世纪的大唐,大明宫的御宴是当时的盛事。流淌著游牧民族血液的唐人热爱乐舞,也热爱欢庆。杯觥交错之间,奇兽、乐伎、特技和那赫赫有名的舞马、胡旋舞、戏曲轮番上阵,宾主尽欢,气氛热烈非常。而时常,这些宴会的座上宾是西域和蛮夷各国的雄主,还有大唐一个个胸中自有韬略的大臣。

这一天,在御宴的高潮,只闻玄武门外传来天摇地震的声响。百来名武士身披银甲,排成大阵势持戟而舞。武士脚下的军靴如马踏千蹄,虎虎生风。这阵势前有战车,后有战阵,随着阵势左右移动,车轮子触地滚动,发出轰轰雷鸣,天摇地动。


唐太宗像(公共领域)


一身绣龙黄袍的李世民带领群臣大步来到了舞阵前方,目不转瞬地瞅著孔武有力的大唐武士。钟鼓齐鸣,铁戟森森,在轰轰的雷声和海涛一般的钟鼓声中,百名武士旋身踏舞。万马奔腾声夹着激昂的角鼓,一直传到了百里外。

一旁,宫廷大乐队擂大鼓,吹长角,在清扬的清商乐之上,激越高拔的龟玆筚篥、隆隆的战鼓相交,钟磬交鸣,威震上天,感天动地。

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平复叛将立下大功,百姓夹道欢庆,军中为了庆功而依旧曲填入新词,谱成了《秦王破阵乐》。那时节,赢得胜利的兵将们手舞足蹈,随高扬的舞乐而高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着,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现在,谁能想到,这首军中歌舞大曲成了李世民登上帝位的大庆之乐。《秦王破阵乐》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即后世仰慕、千年不衰的大唐盛世。



大明宫丹凤门复原图(网络图片)


传说和真实

自从在大明宫亲眼瞧见了这惊天动地的《秦王破阵乐》,西域和西南地域的各国国王和使节就把这首乐舞的盛况传扬到了四方。很快,《秦王破阵乐》名扬海外,说起大唐李世民登基后的这一盛事,人们无不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到后来,就是当年没有躬逢其盛的人们也不免拿这传奇一般的大曲来抬高自己的身份,把那年正月初三大明宫的景象描绘得比亲临其境的人还要入木三分,口若悬河。


玄奘西行图(公共领域)


贞观三年(629年),玄奘从长安出发,穿过西域沙漠去天竺取经。据说玄奘到达天竺后,在羯若鞠阇国见到戒日王,戒日王说起了太宗和《破阵乐》:“一早就听说中国有个秦王太子,从小就聪慧有灵,长大了更是神武。那时中国分崩离析,兵戈兢起,生灵涂炭,而秦王天子早就怀有远略,圣心仁慈,平定了海内,德泽远被,异域远国无不仰慕称臣,受其化育,都奏起了《秦王破阵乐》。”

天竺的迦摩缕波国国王拘摩罗王也曾问玄奘:“今天在天竺诸国多有歌颂唐朝《秦王破阵乐》的人,我听说很久了,那莫不是您的家乡?”

玄奘回答:“不错,这首大曲就是赞美我君王的美德。”

拘摩罗王说:“想不到您是唐朝人,我常爱慕唐人的风化,朝东以盼很久了,可惜山川道远,没法子自己去啊。”


秦王破阵乐(网络图片)

在遥远多难的异域,三藏多回听见外国君主说起《破阵乐》。从南到北,大唐开国的传奇传遍了西域沙漠,更传入了东瀛。

《七德》之舞

太宗曾说过:“往日做藩王时常要出征,所以做了这首乐曲。想不到,今天这曲子竟然成了雅乐。这曲子发扬蹈厉,虽说和文乐不同,但我的功业都因其而成。为了这,我把他记下来,好叫自己不忘本。我虽然以武功定天下,日后却要以文德治天下。”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太宗命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人为《秦王破阵乐》谱写歌词,太宗亲自为《秦王破阵乐》绘制《破阵舞图》,以自己在战场上丰富的经验来编舞,并命太常丞吕才依照绘图,教乐工一百二十人被甲执戟,挥舞著大旗操练。到这时,《破阵乐》已成为大型宫廷乐舞,改名《七德》舞。

这位音乐家吕才背后也有一个故事。就像许多古时候的天才一般,吕才不仅是谱写了《七德》、《白雪歌》的音乐家,他还是个哲学家,懂得天文、地理、军事、历史,写有《教飞骑战阵图》。我们可以想像,当这名博学多才的音乐家在唐朝宫廷指挥着太宗的一百多名乐工披上盔甲,在空中挥舞大旗,踏步而舞,那定是个神奇时刻。

《破阵乐》从军中大曲脱胎换骨,成了宫廷仪典中必奏的雅乐,正是象征太宗化干戈为玉帛,以文德治天下的圣王之风。    

太宗所绘的《破阵舞图》中,舞阵的左面呈圆形,右面呈方形;阵势的前面模仿战车,后面是队伍。队伍如鱼群相呼应而进退(鱼丽),又如鹅群首尾相连(鹅贯)。阵势展开来的时候像是伸出去的扇形两翼,交错屈伸,首尾回互,模仿著战阵之形。

若是从高处俯瞰下来,在钟鼓和明亮的锣声中,浩大的舞阵左右移动,如翼如鱼又如云覆盖大地。在这左右移动的方阵中,武士来往击剑,手中或摇晃大旗,或持森森铁戟在空中挥舞上下,气势之壮阔,可说是舞蹈史上一绝。难怪那时凡是亲临其境的人,无论中外,都爱诉说那百年不遇、千年难逢的一幕奇景。

贞观七年,《七德》舞毕之后,观者欢声雷动,热血沸腾,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十几种蛮夷请求加入大唐武士的方阵率舞,太宗慨然允诺。只见西域、南蛮部落酋长穿着风格色彩特异的衣袍,头戴各式奇形尊荣的冠冕,夹在大唐武士威武的阵势中手舞足蹈,举戟挥动,久久不歇。从这个生动有趣的插曲来看,《破阵乐》惊人的渲染力可想而知。



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图为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公共领域)


早在贞观四年,李世民已为西域诸国拜为天可汗。在震天的乐声中,西域诸国首领和大唐武士一起持戟踏舞——百代之下,这一景象无疑使这个时代足以为后世傲。这景象出现在李世民登基之后第七年,可说是天象之所庇护,众望之所皈依,预示了之后的大唐盛世。

此后,《破阵乐》每年在大唐节庆大典上演出,成为象征大唐文治武功的雅乐。凡是宴请三品以上的大臣及蛮夷酋长,都在玄武门外演奏,声震百里,气壮山河。对于当时的西域诸国,唐朝显赫的声威在这《破阵乐》/《七德舞》中一回回加深了他们的印象。

然而太宗创造《七德舞》的深意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在《七德舞》中,白居易道出了太宗的苦心懿旨。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在中国音乐史、舞蹈史上,无论在规模或音乐风格上,《秦王破阵乐》都少有匹敌,而太宗亲自画下舞图编舞也是史上一绝。太宗之后,盛唐的几位皇帝都是文武兼备、善鼓善乐之人,携手开创了大唐恢弘大器的文化格局。

贞观元年正月初三,在《秦王破阵乐》的赫赫舞容和钟鼓齐鸣中,辉煌的大唐盛世揭开了序幕。
    来源: 夏祷 责编: Sarah

    上一篇: 【千古英雄人物】第二章 圣王下世开尧天

    下一篇: 【千古英雄人物】第三章 洪荒浩劫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