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窝中尧夫隐 太极图开道也儒
2016-03-30

中国文化是以道家文化为本位的,虽然历史上曾出现韩愈、柳开、石介等以维护儒家道统而自任的大儒,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儒学无论从其发源或其发展中,都是不能脱离道家而自成体系的。然而,这并非只是单纯学术上的论辩,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盖因中华五千年文化是神传文化,故而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神性,永远是一种文明成就所以能够成立的根本。并且,越是神性具足的文明成就,越具有更为长远的生命力,更为广大之影响力。而儒家学说之生命力,正在于它有了道家文化作依托,从而成为神传文明在人间之延续,这一点,北宋大儒邵雍其人其学即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当日,陈抟老祖跨鹤仙去四十年后,他的《易》与《太极图》三传而至李挺之。道家师父有所教授,往往是师父找徒弟,而此时,李挺之也正在物色一位道德深厚、足以传其所学之人。命运使然,当李挺之来到了苏门山百源之上,推开那一扇矮小的门,看到一个青年席地而坐,聚书左右,手持一卷时,他立刻认出,这就是他要寻找的绝学传人——邵雍。

北宋五子之一邵雍,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谥号康节,他是宋初的一位大儒,他被尊为宋朝理学之开山,他的学问被称为“象数理学”,然而他的生平与著作却统统被收入道藏,盖因他的儒学成就中无处不闪现著道家的智慧,而他所做的事简而言之,就是援道入儒。

回顾邵雍的求学历程,即与常人不同。他青年时曾自雄其才,锐意科举,于书无所不读,刻苦劢学竟至寒不炉、暑不扇。一日突然废书而叹“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开始云游,当他走吴适楚,又经过了齐鲁宋郑之后,感慨说道:“道在是矣”,于是浩然而归。不过,当他遇到李挺之以后,人生的方向发生了转变,从儒学的研究,转而研究物理之学、性命之学,又融会贯通专研陈抟老祖所传下的《太极图》与《易》。不过陈抟所传之《易》有些特别,不以文字解说,只有图象以寓阴阳之数与卦之生变。邵雍将《易》写于纸上,贴之满壁,日夜对之,曾三年不设床榻,昼夜危坐以静思。

不过,这些都是邵雍到洛阳以前的事了。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来到洛阳定居。在这里,他讲学著书,成家立业,然而,无论际遇如何,邵雍总能以一种知天顺命的闲适态度去从容相对。

他暂居天宫寺时,日与僧人相处,却悟出了“道不远于人,乾坤只在身”的道理,一如佛门所谓“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后来他搬去履道坊西、天庆观东的一处蓬荜环堵不避风雨的陋室中,却悠然自适地一边躬耕陇亩,一边交通王侯。

45岁这年,邵雍喜得贵子,自然也如普天下的父母一样,希望儿女成器,不过,知命顺天的邵雍却欣然写下:“我欲愿汝成大贤,未知天意肯从否?”

52岁这年,一些达官贵人为他慷慨解囊,在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购筑新居。邵雍亦欣然受之,名之安乐窝,从此读书燕居其下,旦则焚香独坐,晡时小酌,微醺即止,自号安乐先生。 ——乐天知命的人,可以活得如流水般晓畅通达,无滞无碍。

邵雍平易近人的风度,人人得而见之,而他学究天人的智慧,却不是人人都能理解。所以他诸多的玄之又玄的故事,几令时人仰之若神。

一日邵雍与客散步天津桥上,忽闻杜鹃啼声,于是惨然不乐道:“洛阳本无杜鹃,今日才有。不三五年,皇上将用南方人为相,专务变更。天下自此多事矣。”旁人问他何以知之,邵雍为之解说:“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今南方地气至矣,所以禽鸟飞类感知地气而迁移。”其后果如邵雍所说,宋神宗启用王安石以行熙宁变法。

在邵雍看来,天、地、人、万物、性、命、情、理无不是一种有序的安排,彼此之间互相联系,有所对应,看似庞杂无解,却无不有迹可循。邵雍的眼中,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肢,是以指节可以观天,掌纹可以察地,天地之理具乎指掌矣。而当他把这一立体的宇宙观再加入时间这一维度来考量时,又形成了一套天人合一的历史观,并由此写出鸿篇巨著《皇极经世》,将唐虞至五代之历史,本诸天道,质以人事,明晰人事兴衰与天地消长之联系,所以,邵雍之史学,又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资治、纪功、讽世,更在于究天人之学。惜哉,后人多不知之,唯道史学双司马,谁识洛阳安乐翁。正如邵雍所说,“居洛八九岁,投心唯二三”。其实这上千年来,能与邵雍称得上投心者,恐怕也是寥寥无几的。

邵雍的学问虽然承传自道家,但他最终还是援道入儒而走入儒家,所以,他没有如一些道家人物去遁身世外,而是以更亲和的姿态行走红尘,在天下之中的洛阳,结交四方之士。达官显贵,以之为知己,里巷百姓,呼之为家先生——这真是一种修为与境界。所以他虽未如当时的胡瑗、孙复、范仲淹,有大规模之讲学办学活动,亦未有后来“二程”、张载那样立关学、洛学而一时广收门徒,不过,他的学说对于后世之影响无疑是北宋五子之中最为深远的。不仅其于易学之研究为后世学《易》者所宗之,而他天人感应的宇宙观更为后世学者所继承。此外,邵雍的另一部巨著《梅花诗》更是一部蕴涵真机的心血之作。其诗预见了邵雍身后一千多年之历史,随世事之推移,一幕幕大戏如期上演,时人才愈发看到《梅花诗》的价值。邵子《梅花诗》也真如梅花一般,历久寒而弥香。

赞曰:
仰察天道推乘除
千古人豪是尧夫
安乐窝中曾大隐
太极图开道也儒
@#
    来源: 宋紫凤 责编: Sarah

    上一篇: 【千古英雄人物】第一章 洪水滔天伏羲创世

    下一篇: 意大利教堂壁画上的中国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