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官媒《学习时报》刊发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访谈录提到,当年习要带领村民修建“淤地坝”,但大多数村民反对,因此,习近平和村民王宪平从反对最强烈的“强硬保守派”入手,最后得以顺利建坝。
有分析认为,习近平在六中全会上确立核心地位,会议并通过了给中共高层定政治规矩的两个文件。之前有消息说江派势力阻止文件出台。此时官媒刊登访谈录的相关内容和习定规矩遇阻力相呼应,同时也释放出反腐将更强势的信号。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访谈录的背后
当年,因习仲勋被打倒,习近平成了“黑五类”分子。1968年底,北京形成“上山下乡”运动高潮。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到陕北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开始了七年“知青”插队的岁月,吃过不少苦头。
今年11月28日,中共党校报刊《学习时报》刊发“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访谈录。采访的对象王宪平是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人。当年的返乡知青与村里人一起去文安驿公社把习近平等北京知青接回梁家河。
王宪平的回忆中提到一件事,习近平当了梁家河村支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村民在村里的沟口打了一个淤地坝。淤地坝是雨季时汇聚整条山沟里所有雨水的地方,面临山洪的高强度冲击。
但几百年来,这个地方都没修过淤地坝,大多数村民都持反对意见,认为如此选址是“劳民伤财”。王宪平说,习近平设计好了加固堤坝、开挖泄洪沟的方案, 认为只要淤地坝搞好了,就能得到大片良田。
于是,习近平和王宪平开始说服村民,习、王先从反对最强烈的“强硬保守派”入手开始解释。王宪平说,村里绝大部分人都同意了。“虽然还有极少部分人不同意,但已经不影响大局了。”
王宪平表示,这个坝规模大、工程量大,全村人付出了全部力量,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把这个坝打起来了,也经受了洪水。
港媒《信报财经新闻》特稿称,习近平在六中全会上确立了党内核心的地位,很快就要迎来“十九大”后的第二个五年任期。党媒披露少年习近平的性格特征和知青岁月的用意,颇不寻常。
在中共六中全会结束后,官方发布的会议公报正式称习近平为 “核心”。该会还审议通过了给中共高层定政治规矩的《准则》和《条例》。
时政评论员石久天表示,之前有消息说,在制定两个文件的过程中,江派势力还在负隅顽抗,阻止两大文件的出台。此时官媒刊登访谈录的相关内容和习定规矩遇阻力相呼应,同时也释放出反腐将更强势的信号。
习近平出台两大文件 曾遭江派暗中阻扰
此前港媒11月报导,两个文件的草案第一稿曾在今年4月底由中办下达送中共二级元老已退休的正、副国级官员审阅,8月初第二稿由中办照旧下达。
报导称,对《准则》和《条例》有抗拒、抵触及持保留意见的都来自被中共党内外点过名的前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如江泽民、曾庆红、李长春、贾庆林、王乐泉、刘淇等。这些人表面上虽表现出肯定、认可,但在具体实行上是反对的。
报导还说,六中全会后,在中共地厅省部军高级干部学习报告会上传达习近平自2013年3月在中央政治局的讲话,指“党内危机、政局隐患就出在中央政治局内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内部”。习也承认,“党内危机、政局不稳定的隐患还没消除。”
如今,现当局通过了给中共高层定政治规矩的两个文件,并确立了“习核心”的地位。外界认为,显示习江斗中,习近平已胜出,这为习近平拿下江派“大老虎”江泽民、曾庆红打下了基础,也为习在中共“十九大”的人事布局扫清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