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其间首次举行了大阅兵,参加者包括中国1.2万多名官兵、500多台装备、近200架飞机。
阅兵之前,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发表讲话,强调“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
习近平还在讲话中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月刊总编辑平可夫向BBC中文网表示,对中国在阅兵日宣布裁军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中国“还是希望塑造热爱和平的表象”。
“优化结构”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在阅兵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通过裁减军队员额,进一步调整优化规模结构,“中国军队将更加精干、编成更加科学,有利于集中资源,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建设质量。”
杨宇军同时强调,中国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中国军队除了承担抢险救灾、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还要应对“地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威胁”,因此中国军队需要保持一定规模,国防费也将保持适当规模。
平可夫也认为,中国裁军并不是为了削减战斗力,相反,而是要把钱用在更加关键的地方,“有些军种不仅不裁,很可能还会增加,譬如说弹道导弹的数量在增加,二炮的人数自然也会增加。还有些陆军的特种部队,海军等都有扩充的迹象。”
中国的国防开支为129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1%,军队人数超过230万。
尽管相对于美国每年5810亿美元的国防开支,中国军费总数仍然较少,但近年来中国在东海、南海与邻国的领土纠纷中所表现的日益强硬立场以及所采取的行动,已经让周边国家感到威胁和担忧。
攻击性武器
在中国宣布9月3日举行阅兵后,外界对此举的目的揣测纷纷。尽管中国强调阅兵的目的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但质疑其炫耀武力“秀肌肉”的评论也相当普遍。
尽管习近平宣布的裁军决定在外界看来是做出了一个“和平的姿态”,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橄榄枝”,但平可夫认为,在阅兵问题上,中国“想对外表达的意图和外部对它的理解大相径庭。既然是纪念和平,展示的6种战略导弹,却都具有大规模杀伤性和攻击性,绝对不是防御武器。”
平可夫对中国一方面宣布裁军,另一方面展示大规模杀伤性和攻击性武器表示不能理解。
他还注意到,在中国宣布裁军后,仍然没有外国表示欢迎。据他预计,西方媒体对中国裁军所用的词语仍然还会是“关注”、“担心”和“猜疑”。
绝对领导
在阅兵式后,中国七大军区——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和成都军区党委已经对习近平宣布的裁军决定展开“学习和讨论”。
官方新华社报道称,七大军区党委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决策部署,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无论裁减涉及谁、利益影响多大,都坚决听从指挥、服从命令。”
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56名将军领队接受习近平的检阅。这在很多外国记者的眼中都有相同的解读。
英国《卫报》认为:这是军力的一次壮观展示,旨在强化习对权力的掌控。
香港《南华早报》也评论说:阅兵不仅仅是要纪念二战结束,更是要展示军队团结在共产党和其领导人的周围。
美国《华盛顿邮报》分析说,对中国内部来说,阅兵是努力灌输政治忠诚和民族自豪感,实现习近平的“民族复兴”理想。
在平可夫看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是中国内政的需要,是习近平个人的需要。因为“只要控制了军队,19大以后的人事变动就可以由他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