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时政
-
中国新闻
港媒:建制派退场惹恼中央 后政改时代受关注
昨日备受关注的香港政改方案在立法会遭到否决。各大港媒用显著版面进行报道。有媒体称表决结果在预料之内,但向来注重组织协调的建制派突然离场却出人预料。也有多家香港本土媒体的评论关注到香港的政治未来。
政改方案遭到否决,下届港首预期将继续沿用传统方式由选举委员会遴选、任命。投票表决前夕建制议员集体离场成为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
《苹果日报》本周五(6月19日)发表题为“建制派玩离场政改惨败”的文章,文中写到,这是“预料之中的结果,却发生预计之外的转折。……否决已无悬念,但因民建联、经民联声称要等议员刘皇发回来投票,31名建制议员突拉队离场,却不但无法法拖延表决,更连累政改方案只有8票支持。有消息指,部份中央官员对建制派做法感到愤怒。”
文中还指出,北京政府对投反对票的议员表示不满,指责其为私利阻碍香港发展,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北京方面,中央将否决责任推到泛民头上,新华社最初有报道建制派离场,之后却只字不提。”
《新报》报道称,具有争议的政改方案不出所料的遭到否决,但是本为“主角”的泛民派在投票中突然变为“配角”:“因为,向来着重组织协调的建制派议员,在表决前一分钟,临门上演‘虾碌’闹剧(编者注:指出现令人尴尬、让人出糗的场面),因想拖延时间,采取集体离场手法,‘偷15分钟’时间,让前乡议局主席刘皇发赶及投票,但因内部协调不当,留下8人,结果亦令政改方案的支持票数,创下回归以来的最低纪录,只得8票,被28票的反对票技术性击倒。建制派之后两度召开记者会,并多次向市民道歉,再力指28票反对才是拉倒政改的主因。”
“后政改时期”
有香港媒体也关注到政改表决之后香港的政治未来,《南华早报》本周五报道表示,表决结束也意味着“后政改时期”拉开帷幕,建制派阵营或港府是否有人要被问责、中央对政改被否决如何定调等问题受到各方关注:“自政改方案被否决至今,未有中央港澳事务主管部门发表官方声明,肯定建制派议员对政改的支持。唯有特首梁振英昨天下午见传媒时,多番强调,42名建制派议员一直以来坚定不移支持政改。”
文章还写道写道:“一直被传为2017年特首候选人‘黑马’的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今晨出席电台节目时,更为随队出走、未有投票而流泪,她称,事后没有中联办或者中央官员联络她,现在政治情况很混乱。”
香港《明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中央已经委派专人负责研究“后政改”的政局:“同时,中央亦已下令须检讨落实政改的过程中有否经验得失,不排除有官员须为此问责。”
也有观察人士认为中央可能会给香港脸色看。《南华早报》援引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林江表示,政改方案被否决,相当于“爷爷的决定被儿子或孙子否决”,北京肯定对此不满,不排除会“制裁”香港。
放下政改聚焦经济?
香港《经济日报》本周五(6月19日)发表的一篇社评称:“因政改遭否决,除意味2017年特首普选仍将维持选委会‘小圈子’选举,政制发展续原地踏步;更关键是社会因政改争议陷入空前撕裂,短期内难以修补,预示港府未来施政势更举步维艰,自回归后已困扰香港的管治问题,仍苦无出路。政改被否决已成事实,现时港人最大期望,是如何在后政改时代,摆脱由政改争议引发的撕裂纷扰,重新出发。”
这篇题目为“放低政改包袱,先为港出路打拼”的文章接着写道,现在香港人有两大期望:“其一,各方放低成见重启对话……各方都应释出善意以重建几近中断的沟通渠道。形成有利中央、港府与泛民藉对话化解诸般争议的氛围。其二,重新聚焦经济民生。政改触礁后,要在短期内重启政改并不现实,公众盼各方放低政改包袱,重新聚焦经济民生。”
《经济日报》的另外一篇报道写道:“普选特首的政改方案昨终遭立法会否决。中央和特首梁振英口径一致地表示,香港之后将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息指,这显示港府未来两年将放下民主、政改议题。……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坦言,过去20个月高度政治化和两极化争端,很多市民或已觉得厌倦,表决后社会需要稍作喘息;日后要加强各方沟通和互信,才能减少误解,以香港整体及长远利益为依归,一起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