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要求经济官员说真话
2020-11-29
【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中国总理李克强召开部分地方政府负责人座谈会称:“你们讲真话我们才能出实策”。疫情冲击经济,从地方政府非税收收入大幅增长来看,“政令不出中南海”的情况仍然存在。

11月23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新闻稿,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部分地方政府负责人视频座谈会,一开场先问了三个问题:“第一,本地区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情况;第二,如何考虑本地区下一步经济工作;第三,对国家宏观政策有什么具体建议?希望大家就以上三个问题畅所欲言,谈各自的看法”。

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黑龙江省、山东省、湖南省、广东省、云南省政府负责人,围绕上述三个问题,谈了对本地区今年经济总体情况和下一步经济走势的分析判断。

李克强说:“这将为我们研究考虑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你们讲真话,我们才能出实策。”李克强还强调,要著力稳就业、扩内需,有就业有收入就有消费,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中国财政部日前披露了2020年中央财政预算,根据2020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表,2020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数为8兆277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执行数下降7.3%。

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央财政收入预计下滑极为罕见。中国财政部表示,这主要是根据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价格水平变动等因素计算出来的。

相对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情况更不乐观。官媒报导称,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大跌一半或以上,结余不够给公务员发工资。

《瞭望》新闻周刊曾报导,受疫情影响,中部省份今年首季度财政收入大跌一半或以上,财政储备跌至低于安全水平。有地方官员透露,库房中可用的钱不足3成,不足以支付未来一个月的工资开支。

并且,官媒认为这并非个别例子,地方财政运行风险更严重。

《瞭望》记者向该省财政厅查询,其负责人表示,实时监控并未显示库房余额低于安全线。但是调查发现,财政部门为了避免被省领导约谈,会把一些政府基金暂时转移到库房,不过这些钱其实“能看不能用”。

非税收入增加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按照官方的解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包括:(1)各项税收: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2)非税收入: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它收入。

通过对28个重点城市前7个月非税收入增速梳理发现,有19个城市非税收入实现增长,占比达68%;有21个城市非税收入增速高于税收收入增速,占比高达75%。其中,有8个城市的非税收入增速超过了20%。

非税收入过高,意味著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增加收入,这会增加企业和民众的负担。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政令不出中南海”的说法,这句话的意思是,最高决策层的指示仅仅在他们居住的中南海里打转,下级官员拖延或不予执行。

中共中纪委下辖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去年1月22日刊文,列举了官场弊病,哪怕民声鼎沸的问题,官员往往用一句“这个问题很复杂”的话,推脱责任和敷衍问题;即使当局出台政策,也会被官员以“不完整”、“不科学”、“不实际”等各种理由不予理会。

文章还专门提到偷奸耍滑、虚伪浮夸的“虚功之法”,并以陕西秦岭违建别墅问题为例。

在2018年9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也提到地方政府懒政、怠政的问题。

李克强举例说,“汽车被飓风刮倒的大树砸坏,需要找气象部门开具『风力气象证明』;去银行兑换破损钞票,需要找第三方开具『非被人为故意破坏』的证明”;“不知跑多少腿、磨多少嘴,咱们能不能出台点硬措施?”

在2015年4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批评政策被卡住的现象:“国务院领导常常半夜拿到特急文件立刻就批了,但有些部门、地方的文件却经常在那里原地『转圈』。”
李克强发怒道:“不能让文件再在处长、司长那里一层一层地画圈了”。

《新京报》也曾报导李克强时常因官员“为官不为,尸位素餐”,“政令不出中南海”等等问题发怒,甚至为此多次“拍桌子”发火。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疫情的经济破坏力刚开始 三现象致危机来临

    下一篇: 中国外汇占款数据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