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国经济问题 必须得迈过一道坎
2017-06-03

中国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留下诸多后遗症,金融系统杠杆率增加,同时宽松货币政策解决不了债务上升的问题。并且,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存在滞后性,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亦可做出预判。

从中国大陆官方的GDP数据来看,2016年初的6.7%微升到2017年一季度的6.9%,看似经济增长的背后,离不开货币政策的大幅放松,中国央行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10月连续6次降息,将1年期贷款利率降至4.35%的历史最低点,同时在2015年以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2.5个百分点。得益于货币的大幅放松,中国银行的总资产增速从2015年最低的11.6%升至2016年最高的17%,货币宽松刺激了信贷扩张,最终带来了GDP数据的“靓丽”。

但是,通过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留下诸多后遗症,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债务的堆积。在低利率环境下,企业或个人借入资金,投入经营,可以实现少量资本金搏取更大的总资产,乃至政府都容易产生借钱的冲动,从而增加债务。

从历史经验看,美国次贷危机源于居民举债过度,欧洲债务危机源于政府举债过度,而中国的产能过剩源于地方政府为追求GDP增长,举债后过度盲目上马各类项目。

宽松货币政策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资产价格泡沫。由于人口红利的消失,2011年以后中国的经济潜在增速持续回落,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持续向经济中注入大量的货币,而货币在实体经济里面又找不到机会,就会在实体经济之外寻找机会,因此无论是2015年的股市,还是2016年的楼市,都是货币过于宽松的后果,过剩的货币在不停制造一个又一个资产泡沫。

从房地产市场也可见一斑,房地产的开发商和居民均负债过高。由于货币供应量的高速增长,致使资金没有更好的去向,房地产像一个庞大的“蓄水池”在吸纳著各路资金。中国经济向好时,M2(广义货币供应量)飙升;经济不好时,地方政府要投资搞基建,M2也会飙升。中国大陆全民炒房,只要M2是增长的,房价就会长期向上。

从2016年末到2017年初,政府逐渐意识到宽松货币政策的各种危害,把防控金融风险、去杠杆抑泡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其结果就是货币政策的收紧。除中国央行以外,包括一行三会在内的所有金融监管部门都对各自领域大幅增加监管要求,其核心目标就是杜绝监管套利、配合央行的货币紧缩。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2016年下半年以来,随著经济政策转向防风险。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是逆周期性的,而且存在一定时滞,随著经济二次探底,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可能在未来某个时期从高压回归正常,这将对无风险利率和风险偏好产生影响,并影响股债市场。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接受《财经》杂志访问时表示,在“金融监管风暴”骤起的时刻,货币紧缩的叠加效应不可低估,避免货币紧缩对实体经济造成连带伤害确实是对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要挑战,货币政策暂时还不宜从紧。

余永定认为,货币紧缩应该适当延后,以避免由于收紧货币政策,导致资产泡沫崩溃,并进而把国家拖入金融危机的错误。金融整顿应该更多的依靠监管措施,应该更多运用货币政策之外的政策手段;而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稳定物价、维持经济增长。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中国经济去杠杆脱虚未必向实

    下一篇: 金融风暴可能再次来袭 香港经济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