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股权之争 王石重演22年前的战术
2016-07-24


万科股权之战激烈异常,宝能系与万科管理层之间的争斗不断推出新剧。但万科股权争夺战并非首次,回顾22年前万科反击君安证券的入主,王石今天的战术似乎与当年相似。不过,当年王石仅几天时间就击溃了君安的“进攻”,今天的股权争夺战尚胜负难料。

万科的两场股权争夺战对比

2015年12月,在意识到宝能系强势收购万科股票,意图入主万科之后,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公开表示,不欢迎宝能系成为万科的大股东,随后正式开始了以王石为首的管理层与宝能系的股权争夺战。

其后,万科停牌股票,引入第三方深圳地铁下属的前海置业,引入盟军独立董事及最大自然人股东、发动舆论铺垫、寻找对方破绽要求管理层介入。

22年前的1994年,也发生了一场万科股权争夺战。当时万科的股票承销商君安证券联合万科一批股东,包括新一代海南证券等股东,要求改组万科董事会,准备强势入主万科,但最终于5天时间内被王石彻底击溃。

两场股权之争虽相差了20余年,但是万科的反击招数,从停牌股票到寻找对手破绽要求管理层介入,都有惊人的相似。

据王石在《道路与梦想》一书中回忆,1994年3月30日,君安总经理张国庆进入其办公室,告知要在下午召开记者发布会并改组,这距离其对外正式宣布仅两个半小时。王石称,这是君万要全面接管万科的一场图谋。

王石果断决定反击,3月31日,万科向深交所申请停牌,并获得批准——这是中国股市的第一次停牌。

同时,瓦解被君安拉拢的其他股东,瓦解企图改组万科的联盟。最重要的是,万科举得了君安内部“老鼠仓”的证据,通过举报使管理层介入,在君安发起股权之争5天的时间内,一举击溃对手,赢得了这场战争。

总结两次万科股权争夺战中王石的出招,四大招数极其相似。

一、停牌

1994年,万科为反击君安停牌,创下了中国股票史上停牌的先例,王石通过停牌赢得时间,阻击了君安等人的“老鼠仓”,也阻止了君安联盟进一步收购万科股票。

2015年12月18日,在宝能系通过二级市场连续增持万科至将近22.45%股份时,万科发布临时停牌公告称,称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在业内人士看来,万科的紧急停牌是为了阻击宝能系的疯狂持股,不排除然后再寻找重组对象。

从停牌到再次覆牌的六个月,万科的准备足够王石再写一本书了。

二、重组

在万科经历了万君之战后,2000年,王石主动引入央企华润集团成为战略性大股东,王石希望从此有了靠山,以避免这种股权之争的再次出现。然而平安的日子仅过了15年,直到宝能的出现。

出乎王石预料的是,在宝能强势收购万科股票准备入主万科时,华润集团并没有起到“保护伞”的作用,甚至有点招架不住。

于是,万科紧急转向另一家国企深圳地铁,以图重组使深圳地铁成为大股东,来解决宝能系的入主。

三,舆论铺垫

当年在抵御君安入主时,万科使用舆论反击。如今在反击宝能方面,万科更是多方面使用舆论,寻求支持及要求管理层介入。

2016年7月,万科工会委员会起诉宝能损害股东利益的诉讼,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此案。万科第一大自然人股东向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七个监管部门实名举报华润、宝能,质疑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此外,万科独董华生也在微博上公开质疑华润和宝能一致行动人的关系。

发起舆论攻势最主要的目地还是寻求管理层介入,一举“拿下”宝能系。

四,举报对手破绽 使管理层出手“拿下”对手

当年在君万之争中,万科成功获悉君安高层与外部人员勾结的“老鼠仓”证据,举报之下,管理层出手查处对手,从而使万科轻而易举取得胜利。

在今年应对宝能股权争夺战中,除了万科工会、第一大自然人股东、独立董事等的起诉、举报、质疑外,万科再次祭起了“杀手锏”。

7月19日,万科向监管层四个部门举报宝能的“八宗罪”,要求管理层查处并冻结宝能的表决权。同时,万科向媒体发布了一份《关于提请查处钜盛华及其控制的相关资管计划违法违规行为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万科把宝能系作为的持股量,持股成本,乃至于9个资管计划的金额细节等底牌全部揭开。

这被市场认为是万科的双管齐下的方法。既寻机让股价进一步下跌,让宝能9个资管计划“爆仓”,又寻求管理层介入查处对手。

有分析称,万科此次举报时机把握精准,是继万科A股价暴跌数日之后,再次加剧市场对万科股价的担忧,因为如果股价继续下跌,宝能系9个资管计划存在平仓风险,无疑加速股价下跌,以此给监管层施压。

还有分析称,万科抓住九个资管计划不放,而通道业务又处于监管的模糊地带,如何判断的难题全部转移到监管层身上,万科选择在股价暴跌时向监管层揭露,用意颇深。

7月20日,证监会成立专项小组调查宝能万科股权之争。但万科能否取胜,尚待结果揭晓。
    来源: 高紫檀 责编: Kitt

    上一篇: 美银第2季营收大减 将裁「高薪管理职」

    下一篇: 万科股权之争 胡舒立发声质疑金融监管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