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出孝子?未必!

棒打出孝子?未必!

2017-06-10


中国人有句话,叫“棒打出孝子”。现在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父母仍然坚持这条信念,在孩子面前,成了威风凛凛的虎爸、虎妈。

不过,大凡被熊孩子气不过,最后只好运用“武功”的家长们,都会有个共同感受:打孩子时,孩子疼在肉上,父母疼在心上;打完之后,孩子仍然不长记性,父母依旧无可奈何。

其实啊!现在研究发现,不仅棒打未必出得了孝子,反倒会有负作用。笔者在网络上看到过一篇文章,从教育心理角度谈到有3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千万不能打,觉得很有道理。文章大意是说:

3岁内的孩子不能打
3岁以内的孩子千万不能体罚。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由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孩子很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形成抵触心理,不敢再相信父母,最终形成孤僻或分裂等心理疾病,并不能起到惩戒作用。

对于无理取闹的孩子,家长应该对他的哭闹不要搭理,让孩子形成一种意识,哭闹是没有用的。同时家长可以用生气的表情,来制止孩子的无理取闹,孩子看到自动会停止。

6岁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6岁以后的孩子就已经懂道理了,自尊心也会越来越强,对于父母的打骂,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父母的打骂,会造成孩子畏首畏尾、胆小怕事,缺乏好奇心和想像力。

在孩子6岁以后,父母要用讲道理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相信孩子会理解,从而改掉坏毛病。家长要学会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的内心。很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生活,但是孩子不情愿,大人心里也痛苦。

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遇到事情一起协商,寻找解决的办法。家长在生气的时候,最好先不要教育孩子,因为生气时会失去理智。等到家长冷静下来的时候,再来教育孩子为好,告诉孩子错在哪里,孩子才会接受。

青春期的孩子不能打
青春期的孩子有强烈的叛逆心理,他们发脾气、易怒、不听话,家长越是打骂,他们越是对抗。这个时期的父母要调整好心情,不要多加干涉孩子的私人空间,要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相处模式,才能达到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总之,当很多孩子顽皮不听话时,父母都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甚至会动手打孩子,但是在打了孩子之后,很多家长心里又特别后悔。于是在这样的冲动与后悔之间,反反复复,最后,孩子却是越打越不听话。

其实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一个长久的、坚持的过程。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有爱心,对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如果下次再被孩子气的抓狂时,千万要想到这句话:父母的双手是拿来拥抱孩子的,而不是用来打孩子的。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