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子心切,国外陪读父母也是不容易

爱子心切,国外陪读父母也是不容易

2015-12-07

她们放弃自己国内原本的生活轨迹,来国外从头开始;将家庭的未来筑于千里之外的国家,梦想为孩子打造一个更优质的未来……他们前赴后继地来到国外,变成了别人口中的“陪读父母”。

对于陪读父母来说,海外生活看起来轻松惹人羡,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光鲜,要快速适应并不容易。

适应生活障碍多

语言+文化:初到国外,妈妈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平时买东西、点餐、问路等小事妈妈们可以连说带比划勉强沟通,但在学校如何与孩子的老师沟通就成了大问题。

孤独+苦闷:除了语言问题,孤独和苦闷更让人难以忍受。欧美许多社区居民不多,没有车寸步难行,妈妈们每天看看书,逛逛街,买买菜,日子很悠闲也很冷清。

兼职工作压力大

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不允许陪读工作的国家,有些陪读者选择在唐人街打黑工端盘子,收入低不说,违法打工反而增加了被驱逐的风险。

在允许陪读工作的国家,由于缺乏当地教育背景,没有当地工作经验,陪读妈妈们找到专业工作的可能性也不大,大多只能当侍应生、清洁员工等低端职位。

孩子关系要注意

西方国家假日较多,中小学课业压力较小,孩子大把的课余时间都需要妈妈们帮他们安排好。

在爸爸缺席的情况下,陪读妈妈们要处理好和小孩的关系并不容易。刚出国的孩子,青春期叛逆的荷尔蒙蠢蠢欲动,加上国外环境更为开放自由,这样的一代更标榜自我价值和自我意识。孩子融入环境的能力强,适应新环境很快,对妈妈的依赖会迅速减弱,过不了几年,他们的英语和社交能力突飞猛进,妈妈们在平时交流上反而需要小孩的帮助。在社会交往上,这些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主心骨,妈妈长期的说教和青春期的自负骄傲常常成了冲突的导火索。

虽然陪读生活对于他们来说难适应,但是生活慢慢都会好的,这特殊的人群,在不同的国家的陪读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在英父母:为了孩子

目前在英国的陪读父母主要分为三类

1.监护未成年女儿陪读:“我挺享受在英国的陪读生活”

“陪读”妈妈Annie来自台湾,有一个十岁的女儿。去年9月她拿着针对12周岁以下小孩的陪读签证陪女儿来到伦敦,正式入读英国伦敦某所私立小学,就读三年级。

早上送女儿上学后,她做着和全世界的家庭主妇差不多的事情:超市买菜,打扫卫生......不过有时会和以前的英国老朋友或者女儿同学的家庭一起相约喝茶聚会一下。然后她每天下午差不多两点半出门准备去学校接孩子放学。

到了周末,Annie一般会带孩子外出,去公园或者博物馆。“有时候一些有趣的展览我也会和女儿一起去。她在周末还要去学音乐,她练大提琴三年多了。”

现在网路很发达,她们和孩子爸爸每天都会视频,一到英国的长假期,两人都会回上海和台湾与家人团聚。而她先生也会在长假期来英国与她们团聚。

2.“溺爱式”陪读:“会持续到儿子大学毕业”

在国内退休后的王女士因放心不下远在英国读大学的儿子,毅然加入“陪读妈妈”一族,照顾儿子起居。

在儿子上学后,她有时会去楼下的公园散散步,锻炼身体,有时也会和同社区新认识的华人朋友串串门聊聊天。偶尔,朋友的孩子临时没人照顾,王女士也会充当看护为朋友看孩子。在下午临儿子回家前,她开始着手准备晚饭。日复一日。

平日她会用打电话的方式与国内的丈夫保持联系,她打算在英国“陪读”到儿子大学毕业。

3.投资移民式陪读:“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

为了女儿的学业,给她创造最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C先生一家直接选择了英国100万投资移民专案。

在看似一切美好的背后,C先生也有自己的隐忧:“现在从国内飞到英国一趟要十几个小时。”

C先生每天与太太女儿保持视频联系,听听女儿在学校的事,看看她在英国的生活状态,这也多少弥补了他不能时常在她们身边的遗憾。

在美父母:田园的生活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来常春藤学校学习和发展,他们的父母跟随他们来到耶鲁,照顾孙辈,闲暇时,将中国传统的农业和作物带到了耶鲁校园,在这片荒地上种上了韭菜、西红柿和香菜等中式蔬菜,这里叫“中国爷爷奶奶村”。

在澳家长:丰富自己

澳大利亚政府允许父母亲或相关亲属办理580监护人签证,陪同未满18岁的留学生赴澳洲留学,陪读的过程中不能工作,出入境也必须随被陪读的留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直至留学生满18岁为止,580签证也终止。

家长郑女士已经陪同女儿赴澳留学两年,她对这个陪读的事情还是褒贬参半的,褒的是可以亲自照顾在澳洲留学的女儿,贬的是陪读的生活太枯燥了。

除了监护陪读以外,澳大利亚还允许已婚的留学生的配偶或未成年子女陪同留学生本人赴澳陪读。这是一项很好的政策,对于陪读的配偶是允许工作的,对于陪读的小孩也是可以在当地读书,某些地区还对陪读的小孩有优惠政策,比如可以半价读中小学又或免费读中小学。

家长徐女士,年纪不大,学历也高,英文也好,打算自己去读书,然后女儿作为家属去陪读,仍可在当地的学校读书。对于她女儿,可以在澳大利亚获得良好的教育;对于她本人,可以再充电,让以后的职业生涯走上更高的台阶,同时,她也可以如愿在澳洲照顾女儿了。
    来源: 微信易读 责编: Lisa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