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笔谈:天授文化 圣人传之
2020-01-12

文|刘如

明末清初刊行的《幼学琼林》,源自古人天人合一的庞大的宇宙观,内涵宏大、神秘悠远,令人欲罢不能。今天即使大人读来都会惊叹万分,难以想像古代的孩子,居然能够接受如此宏大智慧的教育,真不愧为五千文明、泱泱大国的神州子民。

【原文】
上古结绳记事,仓颉制字代绳。龙马负图,伏羲因画八卦;洛龟呈瑞,大禹因列九畴。

【字词义解释】
(1)结绳记事:在文字没有发明以前,人们用结绳的方式来记事;小事结小结,大事结大结,不同形式的结,表示不同的内容。(2)仓颉:一作“苍颉”,传说中的中国文字的创造者。(3)制字:创造文字。(4)代:代替。(5)龙马:古神话传说中形状像马的龙。(6)负:背。(7)图:河图,书名。(8)伏羲:也写作庖牺、宓牺、伏希等,号太昊,三皇之一,蛇身人首(一说龙身人面)。(9)因:依照、依据。(10)八卦:伏羲氏所发明的八种基本图形,八种图形互相排列组合,用以象征宇宙中的各种事物及变化。(11)洛龟:出现在洛水的神龟。洛水位于陕西省境内。(12)呈瑞:呈现出祥瑞的征兆。(13)列:列出。(14)九畴: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则;畴,种类。

【译文参考】
上古的时候,人们在绳子上打大小不同的结,来记载事件;到黄帝时,仓颉创造文字,才取代绳结记事的方法。伏羲氏时,有龙马背负著“河图”,从黄河中浮出来,伏羲氏依照“河图”画成八卦;大禹治平洪水时,洛水出现背负“洛书”神龟,呈现出祥瑞的征兆,大禹依据龟背上的文字,列出治理天下的九种大
法则。

【读书笔谈】
内道外儒  天人合一
这一课直接点明中华文化来自神授,是天意使然。神通过各种方式,或为“河图”、或为“洛书”,并根据天象与世间万象造出文字等方式,教给圣人有序地传给人的。所以,就上古神话历史,当女娲造人后,就要通过各种神降生于人世,以圣王为首,系统地安排为世间留下何种文化,好让人类懂得天道的运行,道法的奥妙,始终处于天人合一的轨道上,领会做人的正道,保持善良的天性。同时让人在历史的过程中领会出一个普遍的道理:离天叛道,道德败坏是灾难的根本原因。

所以,中华文化是内道外儒的特点,也就是说,一切中国人的正统的思想、文化、信仰、习俗,以及诗词、艺术、技能,都来自神传,首先是敬天信神的,在这个基础上,严守做人的人伦,按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来规范具体的日常行为,使人类社会正常运行。人的行为,与人的交往,就要符合人的做法和表现,以人的行为来行动,这就是儒家的作用,维系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

因此,中国人外表行为是儒家,教育也从儒家的做人思想讲起,实质上,儒家再往前一步,就会探求宇宙的大道和真理,走向修道的返本归真之路,所以,天人合一,从来就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特点。文化来自天授,从人道到天道,不过体现人与天的紧密联系,让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来源与归宿罢了。所以,文化的本义,是指文明教化,将天意通过天象,演化成人应该理解传承的部分,成为人的文化,以道德为核心,让人明理,所以又叫做文明,观天道、明道理,不断教化人类、不断地教导著人要重德敬天。

老子说的道,就是中国人最能理解的文化本质。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人根本上是以法、以道为师的,最后归于自然的。天地万物、万象都是自然的表现,奥妙无穷,人必须效法他。因此,伏羲的《易经》就体现道家的道——阴阳之理。中医的病理就是来自人体小宇宙,阴阳调和则生,阴阳失调失衡或分离,则病或死的道家之理。儒家处世治国的思想,讲求“仁、义、礼、智、信”五常与中庸的不走极端,其实也是道家的阴阳五行在人世间的体现。

因此这才说,伏羲仰观天文万象,开创出的八卦(先天《易经》),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来源,是所有文化流派的本源,也因此,这一课,必须将伏羲如何受到神的授意,在河图的启发下创出《易经》的历史渊源,文化源头讲给孩子,目的是要孩子们记住祖先、记住自己的来源,不可离经叛道,道德败坏。

因此,文化的核心是以天道教化人类。体现在最表层的,就是儒家文化的道德规范,人伦思想及中庸的智慧。当然从这个根本结出的果实和花卉,就变得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了,人们看到的艺术、技艺、诗词文学、建筑道具等,一切人类创造的物品和艺术,都是文化的体现。

而文字,古人一直认定同样是神传的,除了方便人生活,为的就是记载整个文明历史的传承过程,不断记录和开示儒道的思想,加上后来佛的思想,让人走在正道上,不会忘记自己的来源。我们仅仅简单说说教育的“教”,历史为何选择儒家主导中国的教育,把重任交给了孔子来领航,使他成为人类教育的宗师。

孔子为何教育弟子首先讲孝道?为何如此重视孝道的教导?为何汉朝到清朝,都讲以孝治国?因为孝道是孔子讲的仁道的开始,在神创汉字时,就已经规定了中国教育的核心,就是要从孝道开始的。

我们看“教”,由孝和反文旁组成,本是古代圣王们的职责,要从传承和教化百姓孝道开始进行道德的归正,所以在造字时,就已经定下未来人间教育的主旨和方向。通过尧、舜仁孝二帝的亲自表率、亲历亲为的实践,定下了后世帝王以孝道治国的文化根基。而孔子不过是将这些圣王留下的文化进行了总结整理,系统化罢了,这也就是孔子的使命,绝非偶然。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我感受到了家乡的味道”

    下一篇: 逃家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