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古劲松
三千多年前(西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了长达三百多年的西周王朝。
西周是中华文化的全盛时期之一,包含典章制度、经济活动、文化艺术、科技发展等各项成果斐然,至今来看都令人目不暇给,并留给后代深远的影响。其中,若要论及奠定周朝长足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姜子牙的治国智慧功不可没。
姜子牙,又名姜尚,亦称姜太公。姜子牙的生卒年无明确记载,依据史料推估约为西元前1128~1026年。他辅佐周文王、武王伐纣灭商,成就了天下朝宗的西周王朝的兴盛。
姜子牙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是“姜太公钓鱼”,记述在古代兵书《六韬》(相传为姜子牙所著)的开篇。文章讲述姜子牙与周文王初遇时的一段对话,耐人寻味,意义深远,揭示了王朝兴亡的重大历史命题,至今仍历久弥新。
王朝重大命题 历久弥新
一日,周文王准备去狩猎,太史作了占卜之后告诉文王:“此次到渭河北岸打猎,将会有巨大的收获。但收获非龙、非螭(一种无角的龙)、非虎、非熊,而是会得到一位公侯良才。
他将会是上天给您安排的老师,将辅助您成就大业,使国家昌盛,并会惠及后三代君王。”
文王问道:“真有如此好的事吗?”
太史回答说:“我的祖先曾经为大禹占卜,那时占卜结果是会得到皋陶。而今天的吉祥征兆正与当年一致。”
于是文王斋戒三天,乘驾著狩猎的车马,到渭河北岸一带去打猎。在那边,文王见到了正坐在河边钓鱼的姜太公。
君子乐其志,小人乐其事
文王便上前询问:“先生,您很喜欢钓鱼吗?”
太公答道:“我听说君子真正高兴的是在于他心中怀著远大的志向,而一般人高兴则是在于把目前的事情做好。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类似,我并不是真正喜欢钓这个鱼啊!”
文王问:“这两者间有何相似呢?”
太公答道:“钓鱼有三种权术:第一种,用厚禄收买人才,就如同用饵引诱鱼上勾;第二种,用重金收买壮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第三种,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虽都是钓鱼,目的也都是为了得鱼,但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不是一般人能懂得。”
文王说:“愿闻其情。”
姜子牙从钓鱼引申出治国的道理。
太公答道:“水的源头很深,水就川流不息,水川流不息,鱼就能生存下来,这是大自然的道理;树的根扎的很深,枝叶就长得茂盛,枝叶如果茂盛,果实就结实累累,这也是大自然的道理。
那么,君子志同道合,就能有默契合作,有默契合作,事业当然就能成功,这也是符合自然之道。人们平时说话应对,很多是用来遮掩真情的。能说真话表露真情,这才是最好的。现在我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半点隐讳,您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反感呢?”
文王道:“只要是具备高尚品德之人都应能接受坦直的规谏,而且不厌恶说真话的人。我怎么会反感呢?”
以饵取鱼 鱼可杀
太公道:“使用细微的钓丝,鱼饵也很少,但能吸引小鱼来上钩;使用中等粗的钓丝,鱼饵稍多,味道香甜可口,就会吸引中等大小的鱼来上钩;当使用粗大的钓丝时,鱼饵更加丰富,味道更加香甜美味,就会吸引大鱼来上钩。
鱼要贪吃鱼饵,当然就会被钓丝牵绊;人也一样,如果要得到君王的俸禄,就要服从君王的使唤。因此,用香饵钓鱼,鱼便会被烹煮;用俸禄官爵网罗人才,人才会被竭尽使用;以一时旺盛的家族为基础来拿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一时旺盛的国族为基础来争夺天下,天下就可被全部征服。
可悲的是:虽然土地广大,国祚也算长远,但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还是有烟消云散的一天;而那些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在暗中准备的人,他必会有光芒万丈、拨云见日的时刻。
奇妙的是:圣人的德泽感化,往往是在潜移默化中感召著人心,使人心向往之。啊!圣人应该顾虑的事情,就是如何使天下百姓人人各得其所,民心归向才对啊!”
仁之所在 天下归之
文王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太公答道:“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
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
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道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福利。能为天下人谋求福利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文王听后深受感动,一再拜谢道:“先生您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啊!”
于是,文王把太公请上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
姜太公治国兴邦之正道
姜子牙辅佐文王,励精图治,后来又辅佐武王伐纣,一统天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成就了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姜太公治国兴邦之正道亦为后世留下参照:“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下归心”须政以“仁”、“德”、“义”、“道”以至政通人和。
资料来源:《六韬•文韬•文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