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灯的节日 ——元宵节
2019-02-18

文︱梅媛

黄历年刚过,紧接著要迎接的是热闹喜庆的元宵节。元宵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又称灯节,是一个相当热闹的节日。

在这一天,大家一起赏花灯、猜灯谜、放鞭炮,展现出的是一幅“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欢闹景象,将一年一度的过年节庆,在一片灯火璀璨之中画下美丽的句点。

古代的情人节
传统中国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到了元宵节这天却是例外,即使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未嫁姑娘,也可以尽情畅怀,结伴出游。于是青年男女纷纷上街游玩,元宵夜街上游人如织,成了全年中最热闹的一个夜晚。

在古代,元宵节为未婚男女提供了一年中为数不多的见面机会,因此有“情人节”的特征,堪称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火树银花灯文化
俗谚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闹元宵的主要内容在灯,所以“灯”是这个节日最大的特色。

据传,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汉朝,就有了庆元宵的习俗。隋唐以后,灯火之风盛行,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群众前来赏灯。

汉代时,元宵点灯的庆典只举行一天,到唐代则增为三天,宋代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开始点灯,连张十夜,一直到一月十七日的夜里才落灯。通常灯会还会伴著烟火,以及鼓吹、杂耍、弦乐等,光影四射,通宵达旦。随著庆典规模的扩大,舞龙、舞狮、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也加入元宵活动内容之中,将过年的欢乐气氛带到高潮。

文人墨客咏灯诗
自古以来,元宵节即以各种姿态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虽然风格各不相同,但整体色调都是热闹、明亮的,观灯,赏月,放焰火,吃元宵,猜灯谜,阖家团圆。元宵节在诗人的笔下既热闹又璀璨。

唐朝诗人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中如此描述著:“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卢照邻描述道,平日里沉闷的气氛在元宵节这天被打破了,绚丽多彩的元宵灯火将大地点缀得五彩缤纷,甚至一直绵延不绝地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远处的灯光恍若点点繁星坠地,靠近楼台的灯光似明月高悬,为这节日增添许多光彩。

唐代诗人张祜则在〈正月十五夜灯〉中描述:“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千家万户都出来观灯,元宵佳节惊动了整个京城的人。三百宫中歌女拉著手跳舞,连天上都能听到唱曲声,可见古时的元宵节是多么的盛大。

唐朝大臣苏味道描写的〈正月十五夜〉更是脍炙人口:“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其中的“火树银花”,现在已成为大家常用来形容元宵佳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庆热闹情景的名言佳句了。

唐朝崔液笔下的元宵节亦是喧闹欢腾的,他在〈上元夜六首‧其一〉中写道:“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
看来?”

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透过这首诗可以想见唐朝元宵节的盛况,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莫不欢欣鼓舞,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谈天说笑,走入拥挤的人潮中,观灯、饮宴,
好不热闹。

中华文化的智慧:灯谜
元宵节还有一项特别又有趣的习俗——“猜灯谜”。“猜灯谜”是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万象,非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不易猜射。谜底或为一个字、或为一句诗、或为一物品,颇具趣味性。以下是数则灯谜的题目和答案,您不妨也来试试看!

题目:
1.为我打你,为你打我,打破你的皮,流出我的血(猜一动物)。
2.内里有人(猜一字)。
3.多兄长(猜一鸟名)。
4.超级好牙刷(猜一成语)。
5.笑死人(猜一成语)。
6.单方告别(猜一成语)。
7.生根不落地,有叶不开花,
街上有得卖,园里不种它(猜一蔬菜)。
8. 四个黑棍,抬个黑扇,前面吹笛,后头舞剑(猜一动物)。

答案:
1.蚊子
2.肉
3.八哥
4.一毛不拔
5.乐极生悲
6.一面之词
7.豆芽
8.猪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细说元宝的来历

    下一篇: 元宵节为什么要提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