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有各式各样保暖的冬装,可是您可知道,古人是怎么御寒的吗?除了丝绵、麻草外,用“裘”来过冬,可说是古代有钱人与普通老百姓的共同选择呢!
“裘”,跟现在的皮毛大衣很像,都是非常保暖的。但您知道“裘”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古人穿“裘”时有什么讲究呢?
“裘”是古代的皮毛大衣
裘,就是以动物皮毛制成的皮衣,是古人常见的冬季服饰。依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裘,皮衣也。从衣求声。”解释得很清楚。
古代的“裘”有许多种类,有羊裘、狐裘、鹿裘、貂裘等,既有重裘又有轻裘,其中狐裘和羊裘较为传统,穿著时兽毛在外。“裘”在周礼中就已经有记载了,当时甚至有专门为天子管理裘衣的礼官。由于裘皮通体一个颜色,贵族们通常还会在接待宾客时罩上裼衣。
“狐裘”、“貂裘”是有钱人的冬装
在明朝以前,贫穷百姓冬天大多穿“褐”来御寒,“褐”是一种麻制品,既不保暖也不美观,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提到的“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其中的“短褐”指的就是这种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不过对有钱人来说就不一样了,古代的有钱人通常会穿“裘”来御寒,用来做裘的材料中,又以狐裘和貂裘最为珍贵,属于奢侈品,为达官贵族所穿。鹿裘、羊裘则最一般,羊毛可以做毡,羊裘日久,毛会变得板硬像毡,所以羊裘又称毡裘。鹿裘也是粗劣之裘,大约是因为上古中原地区鹿较易得,而皮又不如狐皮、貂皮轻暖,所以属于次级品。
价值千金的白色狐裘是怎么来的?
古人认为狐腋下之皮毛最为轻暖,再加上数量很少,因此用其做成的狐裘也就极为珍贵。因狐腋纯白,所以又称狐白裘。古书中提到这种裘的地方很多,都反映出狐白裘的价值之昂贵。如《晏子春秋‧外篇》就提到:“景公赐晏子狐白之裘,玄豹之茈,其资千金。”
《墨子‧亲士》中也提到:“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说:江河里的水,不是从一个源头流下来的,价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只狐狸腋下的白毛积成的。狐狸虽不见有纯白者,但是将一只只狐狸腋下的一小块纯白毛皮,聚集起来之后,便可缝制成一件纯白狐裘,轻柔难得,至为珍贵。而“集腋成裘”这句成语便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卫灵公天寒凿池的故事
说到“裘”,《吕氏春秋》中还有一则与“狐裘”有关的故事。
话说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他在治国上没有什么建树,且耳根子很软,忠言也听,谗言也信。
有一年冬天,卫灵公突然来了兴致,召集了许多百姓,让他们在天寒地冻的湖面上凿池子。他的手下宛春听说后,马上就上前阻止。宛春对灵公说:“天气如此的冷,您却要您的子民来凿池子,这样对百姓是多大的伤害啊!”
卫灵公听完后却疑惑地看著宛春,并问他:“这样的天气就叫冷吗?”宛春立刻应对:“您穿著狐裘大衣,屁股底下坐著熊皮暖席,屋里烧著火炭取暖。当然不冷,可是外面的百姓就不一样了。百姓穿的破衣补了又补,鞋子坏了也编织不了,这种天气里穿成这样,百姓不冻坏才怪呢!”卫灵公一听觉得不无道理,于是就下令停止凿池。
这个故事中,卫灵公当时穿的正是在古代非常珍贵,一般都只有达官显贵才能穿得起的千金“狐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