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媛
在中国书法史上,褚遂良是一位响当当的大人物,他的楷书线条瘦劲,结构谨严,用笔富于节奏,华丽而不失刚劲,与欧阳询、虞世南及薛稷合称为“初唐四大家”。
褚遂良一生创作了许多精彩的书法作品,其代表作《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倪宽赞》至今仍令人赞叹不已,更是学习唐楷的不二法门。
出身名门学习诸家
褚遂良,字登善,出身于名门贵族。他的父亲褚亮是唐初的文学大家,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皆为好友,在如此环境的耳濡目染下,褚遂良幼年时即博学通识,尤其是书艺,经由欧阳询与虞世南的指导,更显得出类拔萃。
尽管褚遂良的书体学的是虞世南、欧阳询等大家之长,但他仍不断挑战自我,融汇汉隶,而自成一体。
从《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至《倪宽赞(墨迹本)》,我们不难发现褚体笔画间的灵动之美。
书法纤细秀逸笔力遒劲
褚遂良的书法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纤细秀逸,但仔细察看后,不难发现,纤细的线条中其实蕴含著遒劲的笔力,虽用字谨严,却又充满节奏,无怪乎其书法作品至今仍受到许多书法学习者的爱戴,拥有不少忠心的“褚迷”。
清刘熙载在《书概》中就对褚遂良如此评价:“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唐人书评》更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非常优美的词句来赞扬他:“九奏万舞,鹤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可见,褚遂良的字体有其独特的个人魅力,颇受好评。
相传,在虞世南去世之后,唐太宗非常伤心,曾叹息道:“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便将褚遂良推荐给唐太宗,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听完后即刻命他为“侍书”,从此备受重用。
慧眼独具鉴赏真伪
褚遂良不仅书法写得“古雅绝俗,瘦硬有余”,特别的是,他拥有一双精妙神奇的书法鉴赏慧眼。
有一次,唐太宗征得一卷古人墨宝,便请褚遂良看看是否出自王羲之的手笔。褚遂良看了一会儿,便说:“这是模仿王羲之的赝品。”唐太宗听了颇为惊奇,忙问褚遂良是怎么看出来的。
褚遂良便要唐太宗把这卷书法拿起来,对著阳光看。褚遂良则用手指著“小”字和“波”字,对唐太宗说:“这个小字的点和波字的中捺,有一层比外层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书法笔走龙蛇,超妙入神,不应该有这样的败笔。”
唐太宗听了,非常佩服褚遂良的眼力。此后,唐太宗征集到王羲之的墨迹,每逢真假难辨之时,总要请褚遂良帮他鉴定。后来,褚遂良还奉命将这些珍贵的书法编定目录,珍藏于宫廷内府。
狷介耿直 忠诚敢谏
褚遂良的性格就如同他的书法一般,温和圆润中带著刚直,他狷介耿直,敢于坚持原则,有时连唐太宗的面子也不给。
褚遂良曾担任记录皇帝言行举止以作为史料留存的工作。有一天,唐太宗问褚遂良:“你记的那些东西,我能看看吗?”褚遂良回答说:“今天之所以设立我来记录这些,就是充当古时左右史官的作用,善恶必记,以使皇帝不犯过错。我还没听说过做皇帝的自己要看这些东西呢!”唐太宗又问:“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记下来吗?”褚遂良回答得很直接:“臣的职责承载在笔上,皇上您的言行我是一定会记录的。”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想亲征高丽,平定辽东,褚遂良鉴于隋亡的历史教训,劝谏不可远征,以防不测。唐太宗不听,褚遂良就再次上疏:“臣把史籍都翻了一遍,从古至今,当皇帝的还没有亲自去打辽东的,派大臣去打,倒是有此先例,所以派两名勇将,发兵四、五万就可以了。”
然而,唐太宗却无法接受,仍一意孤行,结果损失惨重,以失败告终。在回师途中,唐太宗对劳师远征深表后悔,回来后提拔褚遂良为黄门侍郎,参与朝政。后来,又任命他为中书令,褚遂良从此成为唐代的重要大臣。
褚遂良对后人的影响非常深远,无怪乎清代刘熙载称他为“唐之广大教化主”,唐太宗对他信赖有加,其“广大教化主”的称号可说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