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钟声在说甚么?
2017-02-03

清代文学家张潮曾于其《幽梦影》中说道:「在月光下,要欣赏箫声;在山林间,聆听松涛声;在水际,该听渔人的欸乃声;如此,才算不虚此生。」(注1)那么,在客游他乡的孤独夜晚,又该听甚么声音,才最感触良深呢?唐朝诗人张继,敲响了千古不朽的夜半钟声。

乱世误前途

张继,字懿孙,出身于书香门第,家中世代都是诗人;他自幼习练弓箭,可说是文武双全。

天宝十二年(西元七五三年),张继考上了进士,正是前途大好的时候,不料,还没来得及当官,安史之乱就发生了!天宝十四年,张继为了避乱来到南方,在江淮之间飘荡着。有一天,他泊舟于枫桥畔,夜里辗转难眠,于是写诗来消解忧愁,就创作了这首千古绝唱: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愁绪化成诗
月亮西沉,乌鸦啼叫着,霜气布满了天空。
江边的枫树,渔舟中的灯火 ;与不能入眠的我相对发愁。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呀,
半夜里敲响了钟声,
一声一声地,传到了我客居的船上来。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旅人夜宿舟中的情景,也是张继的代表作。张继一生,就以这首诗留于后世,即已名垂千古。

全诗情景交融,充满了迷离的色彩和凄情的氛围:夜半、乌鸟的黑;江枫、渔火的红 ;霜气、月色的白,交织成水乡秋夜的清冷画面;而那迷蒙摇曳的景象,又仿佛暗示了旅人离乡漂泊,没有归属的感受。通篇直抒胸臆的情语只有一个「愁」字,却已充分表达了失眠旅客的落寞情怀,手法高妙,是为绝唱。

寒山寺的禅机

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是整首诗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它不单营造了巨大的张力,以动衬静,更如警世禅语,将读者带入悠远的意境中。

寒山寺,相传建于南朝梁武帝时,原名叫「妙利普明塔院」。唐朝贞观年间,名僧寒山与拾得从天台山来到此地作住持,从此改名为寒山寺。

寒山寺在中华文化圈中一直是具有禅意的,而且并不是从张继的这首诗才开始,事实上在开山之初早就奠基了深厚的基础了。

寒山与拾得曾留下许多发人深省的对话: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聪慧的读者如你,会不会已然发现,其实两位高僧的上述对话,冥冥中早就等着回答诗人张继的愁思及疑问呢?

相传,寒山与拾得两位高僧后来是双双乘鹤离去的,更有人说,寒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拾得是普贤菩萨的化身,他们来此世上,就是要点化世人,凡事遇到矛盾和问题,要向内找自己的心。

寒山寺的钟声,在这静谧的深夜里,传入诗人耳中,是否也如迷雾中乍现的光亮,提示了张继于离乱飘零后的生命彻悟?

寒山寺响分夜钟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经怀疑「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与事实不符,他在《六一诗话》中提到:「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认为寺院自古以来都是晨钟暮鼓,寒山寺又怎会半夜敲钟?

然而考诸典籍,唐朝寺院是有半夜敲钟风尚的。唐朝诗人皇甫冉在〈夜宿严维宅〉一诗中曾写道「夜半隔山钟」;白居易在〈宿蓝桥对月〉一诗中也有「半夜钟声后」的句子。

宋朝诗人陈正敏更在其著作《遁斋闲览》中谈到,曾经借住姑苏城中的一间寺院,夜半听见了撞钟声;他询问院中僧人,僧人回答:「这叫做分夜钟呀,这是姑苏城中寺院普遍都有的呢。」(注2)陈岩肖《庚溪诗话》也提及:「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分夜钟,也就是夜与昼相交时刻所敲的钟,敲完便是次日了。或许,是要为世人驱离黑暗,又或是在人们酣梦时将他突然惊醒,好看清楚浮生大梦的虚幻。

从诗句中窥见生命之本源

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划破了夜的宁静,更成了〈枫桥夜泊〉最具神韵的诗句。

它撞击了孤身在外的诗人的心灵,在刹那间窥见了除去杂念后的真实自己。或许,只有在夜半无人,万籁俱寂的时候,人们才最想不起名利与情感的追寻,这时的钟声,能够穿透层层的屏蔽,敲醒我们反躬自省,想起生命的本源,来世的最初意义吧!

【注1】:张潮《幽梦影》:「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若恶少斥辱、悍妻诟谇,真不若耳聋也。」
【注2】:吴曾《能改斋漫录》「半夜钟」条引陈正敏《遁斋闲览》:「尝过苏州,宿一寺,夜半闻钟,因问寺僧,皆云:分夜钟曷足怪哉?寻闻他寺皆然,始知半夜钟惟姑苏有之。」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什么是最好的交流方式?

    下一篇: 付出幸福 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