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xabay)
中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研究团队撰写的一篇待审核论文周一在网络上被公开。这篇论文披露了更多武汉新冠状病毒的特性,显示这种新型病毒远比SARS病毒更“狡猾”,让一线医疗机构在预防和诊断等诸多环节面临着更大挑战,凸显出这波疫情的控制难度相当大。
钟南山团队的一篇尚待审核通过的研究论文2月10日在预印本网Medrxiv共享平台上公开,引发外界关注。这篇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的论文,通过对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了武汉新冠病毒的一些新的特性。
据中国大陆媒体第一财经报导,钟南山研究团队截取的1099例患者的发病时间,介于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29日期间,通过对这些临床病例的研究,发现了以下一些值得注意的关键数据:
首先,在这次研究的1099例临床资料中,只有大约1%的患者直接接触野生动物;第二,研究的临床病例中,病患发烧者约占43.8%,即超过一半的确诊病例初期是不发烧的;第三,病人入院时接受的胸部CT检查发现呈磨玻璃样阴影典型影像学表现的案例为50%;第四,患者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其中最短0天,最长为24天。
同时在最近的两项研究中,分别记录了41例和99例经实验室确认的2019-nCoV ARD入院武汉,某些病例的2019-nCoV ARD严重程度与SARS-CoV相似。
外界分析上述论文中报告的研究数据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比十几年前爆发的SARS具有更强的隐蔽性,而病毒的来源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值得注意的是,在武汉爆发出大规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武汉卫健委曾极力将病毒的来源描述为华南海鲜市场上售卖的野生动物,其后中共疾控中心也于1月22日对外界宣称,新冠病毒的来源可能是野生动物及它所污染的环境,从动物传播个人后,病毒再做适应突变,而具备了“有限制性的”人传人特性。
然而,《科学》杂志今年1月27日在线发表的一篇报导却提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源地可能并非华南海鲜市场。这一推论的主要依据是1月24日《柳叶刀》在线发表的论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这篇由武汉一线医生及多家研究机构成员合作研究发表的论文显示,对武汉肺炎最初被收治的41例病例的临床特征研究表明,首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出现症状的日期是2019年12月1日,比官方公布的首例病例发病日期12月8日早了一周,而包括首例病患在内的最先发病的4个病例中,有3个患者都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直到自12月15日以后,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病例才集中出现,而“首例病例和后来的病例之间,没有发现流行病学联系。”这篇报导令外界开始怀疑,华南海鲜市场并非新冠病毒最早的疫源地,至少不是唯一的疫源地。
而现在钟南山团队研究的数据群所得到的结果是,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的病例仅占1%,令外界更加怀疑,这场疫情的发生的真实原因,恐怕不像官方最初所宣称的吃野生动物那么简单。
其次,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与SARS病毒具有高达85%的同源,但表现却又不同。SARS病毒发病急,给第一时间发现带来了便利,而新冠病毒的隐匿性明显比SARS病毒更强。
根据钟南山团队研究发现,2019-nCoV ARD的患者中,在就诊时出现发烧的比例为43.8%,断层影像发现典型症状的病例也只占50%,而这个两个特征意味着,有56.2%的病人在没有发烧之前,很难觉察自己生病或感染了新冠病毒,这使得在病人采取14天自我隔离措施之前,给新型冠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很大的机会。而对于医生来讲,给不发烧的患者做CT检测时,又有50%的隐性携带者查不出异常,从而再次给新型冠状病毒的迅速传播带来了机会。
钟南山团队的研究结论也提到,一些2019-nCoV的感染患者接受放射学检查的结果正常,这也是导致2019-nCoV流行病通过人际之间迅速传播的原因之一。
对此,有网友惊呼:从无症状感染,到无发热病例,再到“假阴性”病例,现在又出现潜伏期最长达24天,“这病毒太狡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