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钟南山受访时指出,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正走向死胡同,医务人员利益受损,集体沉默已从医改的主力军,被迫成为“阻力军”。
钟南山在“两会”期间接受本报专访时,呼吁由政府掏腰包为公立医院医护人员提供合理的薪酬,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改善医患关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他也建议国家财政在医疗卫生的投入由目前占GDP的5.5%增加到6.5%。“由政府负责全部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收入,约需要增加GDP的1%,这个投入是合理的。”
医疗投入比率低于阿富汗巴基斯坦
他指出,中国医疗投入比率远远低于国际水平,甚至低于阿富汗、巴基斯坦。正是由于过去多年财政投入不足,中国医院靠市场化运营,逐利性明显,导致以药养医,大医院人满为患,加剧医患矛盾。
以医生收入为例说,中国大医院医生的收入只有两成来自政府,其他八成是靠扩大病床、多看病人,增加检查费等市场化途径获得。市场化压力下,如何创收就成了医院院长首要操心的问题。
钟南山无奈地说:“中国的院长们碰在一起,考虑的是医院的收入问题,而国外的院长碰到一起谈论的是开展了什么新技术,取得了什么成就。”
而医院的创收压力就挤压医患之间必要的沟通,“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沟通极少,病人、医生都不满意,一开始就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上,只会导致医患紧张愈演愈烈。”
此外,不少三级医院热衷于扩张,动机并非帮助居民就地解决疾病诊治难题,而是为了与基层医院竞争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增加收入。
在公立医院财政不足、医生收入缺乏吸引力的情况下,“今后谁来看病?”的问题也迫在眉睫。钟南山说:“多米诺骨牌效应已开始显现,现在是儿科医生流失明显,下一个将是产科、急诊科。”
他解释,由于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主要取决于所开出的药物或检查项目的多少,而儿科医生开药少、检查手段少、工作量与压力大,因此人才流失最为突出。
考医分数线比考兽医还少
他引述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对全国15000多家医院的统计数据说,儿科医生流失率高达11%,35岁以下的医生流失率达到14%。
医生数量流失惊人的另一结果,是医学教育业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医学院也不得不降低收生门槛,
钟南山痛心地说:“复旦、协和等知名医学院入学分数线一再下降,河北省考医分数线比考兽医还少125分。”
他说:“中央反复强调医生是医改的主力军,但是到现在,在这样错误的医改政策下,医务人员从主力军变成阻力军,完全没有积极性,出现集体的沉默。”
说到这里,这位即将迈入耄耋之年的院士言语铿锵有力,语气有些激动。“我从医这么多年,还没见过整个医务界像现在这样消沉!”
钟南山强调,医改的核心是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从政府那里拿钱来,表面上看起来是大锅饭,但实际上解除了以药补医,分解收费,不必要的检查、药物等等,这些不合理收费都是有意无意来自这个引导。”
他进一步阐明,真正的公立医院并非一些人所认为的,仅仅为解决弱势群体、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需求。公立大医院还需要解决疑难杂症,也要做科研,引领国家医学的发展,培养基层医护人员,而这些都不应与收入挂钩,需要政府的投入。
他质问:“如果中国的公立医院一心想着挣钱,中国的医学事业还怎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