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所熟知的“替身”大多出现在电影里或集权国家的党魁身上,但中共各级官员,不论级别大小都有形形色色的“替身”,他们替开会、替喝酒、替考试、替写论文等等,无奇不有。
12月5日上午,中共兰州市政府召开保障中央环保督察工作视频会议,七里河区设立了视频分会场。结果发现,有五名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替身”来开会的。
12月1日,江西全省、全市召开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视频培训会。宜春市纪检人员发现,在市主会场与会的宜春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农工部部长雷恩奇未经报批,找了一名“替身”来开会。
该“替身”不仅迟到,而且还在会议期间接打电话,直到20分钟后雷恩奇才赶到会场。
北京《新京报》刊发题为“另类官员们找替身干的那些事”的文章披露,官员找“替身”开会早已有之,并非是最近的新创。而“替身”的作用,除了开会,还能“替上课”、“替写论文”,甚至“替喝酒”。
中共辽宁省委秘书长吴汉圣曾对媒体披露,2013年他任沈阳市委组织部长时,曾安排新提拔的官员在省委党校培训。结果发现,有两人找“替身”顶包学习,“一个找司机顶,一个让县招商局长替,甚至还让招商局长代他当小组讨论的召集人。”
吴汉圣说,“连组织培训都敢找人替,可见平日自由散漫到了什么程度!”
中共官员为了晋升,普遍有“在职博士”的头衔。
报导称,有些官员没有相应学历,就着手用权力和公款获取学历。
“一般情况下,报名、考试、结业时,官员们会亲自出面,平时上课基本上就由秘书代替,甚至有时会出现秘书坐满一教室的滑稽场面。”北京某高校研究生院的负责人说。
报导说,找“替身”上课的官员,论文也得让人替写,并用2001年被判死刑的沈阳市原常务副市长马向东为例予以说明。马向东在职期间曾获得了研究生学历,他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所写的论文,是由秘书组成“写作班子”代劳的。
“替喝酒”更是中共官场的通病,也是中共官场的一种圈子文化。
习近平上任后,曾多次要求中共官员“除了工作需要以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整天喝得醉醺醺的,舒服吗?”
陆媒报导称,有些官员确实知道不舒服,于是他们找了“喝酒替身”。有些“替身”抱怨,“没办法,我也不想喝,但是能帮领导代酒,在工作上的确更容易获得信任和重用。”
而有些“替身”是想“表现”自己,以获得领导的“赏识、重用”。
有些官员的确不能喝酒,但迫于形势而“喝死的”。
原副省级官员、黑龙江亚布力旅游区开发指挥部原副总指挥付晓光,2013年7月带着包括亲属在内的六名随行人员来到镜泊湖旅游。镜泊湖景区的管辖单位东京城林业局党委书记孟庆安等人,当晚在景区宾馆设宴款待付晓光。
当时,刚刚从北京看病回来、有严重心脏病的孟庆安不能喝酒,东京城林业局原科长冯敏章主动担当“替身”:“我们孟书记有心脏病,喝不了急酒,我替喝吧。”
但付晓光说:“不行,现在不是你表现的机会。”
之后,孟庆安陪同付晓光等人喝了五六瓶白酒。次日清晨,孟庆安被发现死在宾馆房间内,经法医鉴定为酒后心脏病发作死亡。
同年12月,付晓光被免职并降为正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