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美国民选 陆媒触敏感话题
2016-04-16
近日,大陆澎湃新闻网详细介绍美国大选中民意调查;财新网则刊文〈选举还要不要党的领导〉,介绍美国总统候选人与党派之间的关系,释放的信号引外界关注。


选举还要不要党的领导


日前,财新网发表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美国某基金经理的吴谦立的专栏文章〈选举还要不要党的领导〉。文章论述美国现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如川普、科鲁兹以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桑德斯等人参加竞选中,都不听从各自党派的领导,甚至公开指责各自党的大老及领导人。


文章表示,美国的党主席只是一个为各个候选人服务的后勤主管,这个位置主要是用来让青年人过渡或者安抚二流政客。在各个政党之上,大家信奉宪法为共同遵守的原则。


美国领导人的权力来自于他们协调各方利益、与对手等人达成交易的能力。即便当上总统,手握全国行政大权,也不能靠杀伐决断来树立威望。而一个普通的议员要想跻身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行列,只要自身有能力加上因缘际会,很快就能脱颖而出。


文章提及国父之一的麦迪逊(James Madison)一直担心政党会演变成摧毁国家安定统一的“派别”势力,然而政党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而且各个政党内部还存在不同的派别。但历史上,美国除了以前司法改革时发生过一次民主共和党分裂从而造就了今天的两党政治外,还没有出现过因为内斗而导致政党四分五裂的情形。


美国民意调查


同一日,大陆澎湃新闻网刊文介绍美国大选中民意调查。


在美国大选中,多家民意调查机构会进行随机样本民意调查,并不时发布调查结果。而总统参选人也会根据民意调查结果调整竞选策略。


在美国建国之初,国父一代并不热衷于公开竞选公职。华盛顿曾一度拒绝出任总统,就是担心要参加竞选,宣传自己的功绩。彼时总统的产生方式是,先由国会推举,然后让选举人投票,得票第一的当总统,得票第二的就当副总统。
按照国父们的理解,政治家不应有党派分歧,按照能力与品行的高低排序,最好的当总统,次好的就当副总统。


但威望极高的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后,再无一人能让所有人信服。到1824年,政党竞选机制完全取代了此前的选举方法。与上层变动相对应的是下层选民人数的增加。到1856年,选民占人口比重从1824年的3.8%增长到了16.7%1865年内战结束后,黑人也被赋予选举权,选民数量就更多了。

18247月,哈里斯堡的《宾夕法尼亚人报》在读者中进行了第一次“无党派偏见”的大选模拟投票。自此之后,民意调查逐渐流行起来。选民以邮寄的方式参加模拟投票,报社也会派记者随机访问选民,统计他们的选择倾向。这种民意调查方式被称为straw poll,有人翻译为“草根民调”。


草根民调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仍然十分流行,其代表就是《文学文摘》杂志。不过,草根民调取样可能缺乏代表性,从而错误预测选举结果。

1936年,一名原本从事广告业的商人乔治‧盖洛普,把抽样法应用于民意调查之中。他提出,表达民主的最佳方法就是抽样调查。他根据随机样本民意调查,预测罗斯福将会获胜。
   
澎湃新闻网被指是亲习阵营的新媒体。另外,财新传媒主编胡舒立与习阵营关系密切。这两个媒体去年以来频频发表反独裁、民主转型以及批判中共政治体制等敏感话题的文章,释放的信号引外界关注。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回顾政绩 奥巴马:让伊斯兰国坐大是最大错误

    下一篇: 骇客协助FBI成功解锁iPhone  还发现一软件漏洞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