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钢集团)的债转股方案9月27日得到中共国务院的批准。中钢集团成为本轮债务重组当中首家推行债转股的国有企业。
综合大陆媒体消息,审计结果显示,中钢集团的金融机构债务规模大约为600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留债规模近300亿元,转股规模近300亿元。
各家银行的留债和转股比例各不相同,主要看中钢在银行的抵押资产情况。有的债权银行的留债比例高达65%,转股比例35%;有的银行留债比例仅有10%,转股比例90%。对于留债部分,中钢集团需要付息,但利率较低。
据悉,中钢集团在2014年9月曝出债务违约。截至2014年12月底,中钢集团及其所属72家子公司的债务总额超过1000多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债务涉及境内外80多家银行,以及一些信托、金融租赁公司。
中钢集团债务违约爆发之后,中国银行等债权银行组成了债权委员会,与债务人进行谈判。2015年年底形成债转股初步方案,经讨论修改后,今年6月份上报到了中共国务院。
中钢集团成立于2004年,是隶属中共国资委的央企。该集团最近一次宣布债务违约是今年8月16日“10中钢债”第十五次延长回售登记期、无法兑付本息。“10中钢债”于2010年发行,发行规模20亿元。中钢集团也因此成为大陆首家债券违约的钢铁国有企业。
分析:债转股后 企业经营情况仍不确定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钢集团债转股方案通过后,只能减轻资金压力,对集团经营情况的影响并不大,尤其是大陆钢铁行业不景气,该集团未来的发展仍然存在不确定性。
除了中钢集团之外,大陆还有其它钢铁企业也陷入债务危机。比如天津渤海钢铁集团(渤钢集团)负债1920亿元,加上商业债务,其债务总额已经超出了其总资产(近2900亿元),涉及105家债权机构。
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北特钢),从今年3月份到9月份共计八次债务违约,涉及本息共计大约53亿元。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钢铁),今年下半年到期债务规模为200亿元,并被列入违约风险最高的企业行列之中。
摩根史坦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违约风险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的国有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大陆产能过剩在2005年的时候已经日渐严重,当时涉及十多个行业,目前行业数量进一步增多,并出现很多僵尸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但仍依靠政府资助和银行贷款支撑)。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其主因在于上世纪90年代在相关行业的盲目投资、重复生产、行业垄断等因素。
针对目前的债转股方案,市场一直存在争议。债转股是指将企业债务转成股份,银行从债权人变成企业的股东,市场人士担忧,如果企业亏损严重,银行成为股东后也将受到拖累,而且债转股可能会为僵尸企业“僵而不死”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