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GDP增长每下降0.1个百分点,全球的矿山和钢厂就变得更清闲一些,一些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就陷入更深的衰退。中国经济前景不仅仅影响着13亿中国人的命运,而且影响着全球许多国家的命运。
因此,随着中共人大开会,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状况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总理李克强宣布今年官方GDP增长目标为6.5-7%,成为世界头条。
去年,中国跟7%的GDP增长目标失之交臂,录得25年来最慢的增长速度6.9%。今年的数字是二十年来当局首次把目标设定在7%以下。周日(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试图驱散外界对中国硬着陆的担忧,说绝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但是《时代》杂志列出今年人们对中国经济需要担忧的四个指标。
1.产能过剩
中国现在有许多工厂在生产人们不再需要的东西。这是一个坏消息,无论是对那些向中国提供原材料的国家而言,还是对于那些被拖欠工资的工人而言。
上周,北京宣布它将在国营钢铁行业和煤炭行业裁员180万工人。九十年代大面积裁员导致国营企业当中3千万人失业。不过那时候,双位数的经济增长能够确保创造替代就业机会。而这一次,鉴于增长放缓,裁员可能带来工人抗议和社会动荡,外界质疑北京真的决心铲除所谓的僵尸企业吗?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约尔格•伍德克说,北京迄今还没有采取像九十年代那样的大胆举措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他说,如果缺乏这方面持续的努力,产能过剩问题可能严重阻碍中国经济改革议程的效果。
2.市场情绪
随着习近平启动反腐运动以及商界习惯低增长的“新常态”,市场担忧资金逃离中国。数据也证实资本外流飙升。那些从中国的政商关系中受益最大的人们会对中国经济失去信心吗?
同时,上个月上海股市创下自2014年以来的最低点。现在中国股民的比例甚至低于美国,更多的财富现在转投到中国庞大的房地产市场。国家去年针对股市暴跌采取的救市行动也收效甚微。
在那之后,证监会主席被撤换。但是股市的困境和人民币跌跌不休继续引发人们对中共掌舵中国经济能力的怀疑。投机者押注人民币将继续贬值,这很可能将导致更多的资本外流。
3.创新经济
总理李克强已经把他的经济计划跟21世纪的流行语联系在一起:绿色增长、IT投资和创业。中国的确需要从制造型经济转型为服务型经济。北京意识到污染可能赶走年轻的高素质人才。上周就在数千名两会代表抵达首都之际,北京的空气指标飙升到有毒水平。
然而,即使北京发誓拥抱新的经济驱动力,但是政治环境似乎跟它的经济创新承诺格格不入。中共意识形态运动强迫中国人民的生活跟全球开放的概念背道而驰。中国网民比以前更难登陆境外网站。批判性辩论的空间缩窄,而批判性辩论常常被视为培养创新的关键。越来越少的外国公司愿意投资一个封闭性中国。
4.GDP增长目标
大多数独立经济学家对中共统计学家们制造的数字没有什么信心。今年早先,国家统计局局长被撤职,因为“严重违纪”被调查。人们不禁质疑,中国增长数字的水分有多大?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即使6.5%的目标仍然太高。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共将做一些它不应该做的事情,特别是大肆放贷。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货币供应和借贷预计将同比增长13%,这个速度比去年的目标更快。而且去年的实际借贷超过了预定目标,同比增长了13.5%。因此中国长期的信贷成瘾问题几乎没有改变。
《时代》报导说,即使6.5%的增长目标也将削弱当局实施迫切需要的改革的动力。本月早先,穆迪下调中共政府信贷评级前景,从“稳定”削减到“负面”。理由之一是面对解决中国经济不平衡的巨大挑战,“当局实施改革的能力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