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35)不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二)

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35)不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二)

2018-03-12

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有一本珍贵的藏书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于1818年写成,作者卡尔·威特是一位清贫的牧师,他记述了弱智儿子在14岁以前的成长过程及自己的教育心得和方法。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塞得兹说:“把一个低智儿童培养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这是证明《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神奇和伟大的最好例子。”

孩子由于对事物的判断力和事情的处理能力非常有限,会产生各种不良的习惯。如果父母能够从孩子的立场出发,多考虑孩子说话和做事的动机,就会理解孩子的心态,以免发生误会、小题大做。

当孩子有了“恶习”时
有的父母认为在大庭广众下教训孩子才能有权威、让孩子心服口服,但这样容易伤到孩子的自尊心,不仅没有帮到孩子,反而使孩子走向反面。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可能会影响他的性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有的父母怒火冲天、责打孩子,这样只能把孩子吓得浑身发抖,表面上管住了孩子,实际上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父母最好是心平气和的教育孩子,这样父母在孩子面前既有威严,也不会显得无理,既和蔼,也不会显得不严肃。

每当卡尔做错事时,作者不会使用“不准这样”、“不要这样”、“不行”等消极否定的词语,这样容易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总是用“这样做”、“努力去做”等积极肯定的语言,这样会给孩子明确的指导,增加孩子积极的情绪。

很多父母为防止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有时候去窥测、追问、干涉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得不到尊重、信任,感到没有地位,就会心灰意冷,逐渐失去积极性,不再信任父母。有的父母不仅责打孩子,还说一些伤人的话,“不要你了,滚!”、“你太蠢了!”、“你不可救药!”等,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多不良影响。

什么才是有效的
孩子得到父母有效的管教是非常有利于健康成长的。作者对儿子尽力做到既有效制止不良行为,又尽量减少产生负面影响。他的一位朋友有两个孩子,朋友的儿子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经常欺负妹妹和别的小朋友。

有一天,这位朋友对他说:“我的儿子真令人讨厌,他不仅喜欢嘲弄别人,连吃面包也与其他孩子不同。他明明知道我讨厌他的某些行为,可他偏偏那么做,好像是专门在气我。”于是他就去朋友家看了这个孩子。

他发现这个孩子吃面包时,把面包皮剥下来捏成一个球形吃掉,然后把剩下的部分丢在盘子里,并洋洋得意的说:“妈妈,我把面包皮剥下来了!”于是他的母亲开始训斥他,他的父亲也要发怒了。这时他给朋友使了一个眼色,示意朋友不要发怒,饭后他告诉朋友“对付”孩子的一个方法。

第二次,这个孩子又和往常一样说:“妈妈,我把面包皮剥下来了。”这时他的母亲说:“我知道。”孩子说:“你不说我吗?”“不说。”没过多久,这位朋友来告诉他,孩子现在已经没有剥面包皮的习惯了,觉得很奇怪。他告诉朋友,他的孩子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觉得被父母责骂是受到了重视。后来这位朋友对儿子的举动不闻不问、毫不关心,儿子渐渐就改掉了坏习惯。

卡尔小时候喜欢在墙上乱画,有一次,他刚好看到儿子在墙上涂抹,问道:“卡尔,你在做什么?”儿子立刻把笔藏在身后,并用身体挡住了涂抹的地方。他没有讲道理,也没有训斥儿子,只是让儿子到自己的房间里待一会儿,然后再把他叫出来询问原因。

儿子说:“爸爸,我知道错了。因为我刚才在房间里想了很久,我想我的行为破坏了墙壁的清洁。其实我有画画的纸张,我应该在纸上,画画而不是在墙上画。你曾经给我讲过不能弄脏东西的道理,所以我犯错误是不应该的,请您惩罚我吧!”但他并没有惩罚儿子。

有时孩子一时兴起做了错事,虽然明白道理,但是管不住自己。即使反复训斥孩子或讲道理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如果让孩子从内心真正认识到错误,就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就会减少再犯错误了。他让孩子一个人单独待一会儿,冷静下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很多情况。(待续)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