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了孩子这个道理,就是给孩子最好的人生财富!

教会了孩子这个道理,就是给孩子最好的人生财富!

2015-11-04
这个小男孩的学习成绩很好,但由于太过于关注学习忽略了跟同学相处,也因为成绩太好,经常被嫉妒的同学嘲讽、咀咒,甚至希望他得重病或出事故而不能再成为尖子。他感觉自己已经被所有人排挤在外,每当他尝试着跟同学套热乎,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
 

他非常委屈,自己从没伤害过别人,为啥别人会这样对待他。当他非常苦恼地给校长写信后,校长什么也没说,只给他支招:每天帮同学做一件小事。

他持着怀疑的态度寻找机会:

第一天,看到同桌的笔没了,他给了对方一只笔,同桌说了声谢谢 。

第二天,当有同学不方便值日时,他主动跟别人换值日。

第三天,邻桌一个橡皮擦掉了,他帮对方捡了起来,对方微笑。

第四天,他安慰了一个被老师批评的同学,对方经常找他说话 。

第五天,当他看到一个追逐的同学摔倒了,他走上前扶起了同学。

第六天,下雨了,他以离家里近为由将伞借给了同学,自己淋着雨回家。

第七天,他主动帮同学解答难题,对方感激地称赞他头脑灵活。

第八天,他帮一个贫穷生买了一份早餐,贫困生泪流满面。

第九天,课堂小测试被老师表扬时,第一次全班为他鼓掌。

第十天,课间活动,他第一次跟同学打闹玩成一片。

第十一天,有人悄悄送给他一瓶甘蔗水。
……

懂得给予,你会得到更多。

一个年轻人打算开一家商店,筹备期间,他向他的富翁父亲征求意见。没想到他的父亲不是介绍选址经验或是如何更好地做服务,而是跟他说:“当你选择了开店地址后,你要先在那一片地方,每天扫街道、送信、给老人挑水劈柴、帮助病残人士、关心弱小儿童……半年后才可以开店。”年轻人不理解父亲的建议,这跟做生意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出于对父亲的尊重,年轻人还是按照父亲的吩咐做了。半年后,当他店铺开张的那天惊呆了,竟然客人如云,因为大家认为他是个好人,所以店里的东西也肯定让人放心。


爸妈也可以将这个道理告诉孩子——懂得给予,你会得到更多。作为父母,请我们要经常告诉孩子这些:

如果想吃饭,得先帮爸妈洗菜、择菜,你吃饭会感觉更香;

如果想睡觉,得先铺床、摆放好枕头,沉浸在劳动的回馈中会睡得更沉;

如果想穿衣,得先把将衣服洗干净,你会倍加珍惜衣服的清洁;

如果想吃零食,得先帮爸妈刷盘子,懂得了只要劳动就有收获的道理;

如果想在地板打滚,得先扫地拖地,你会感觉更加舒适;

如果想得到小朋友的友谊,得先付出时间跟他们玩耍,你将获得真诚的友谊;

如果想收获果实,得先懂得播种、浇水、捉虫、施肥,果子会更加香甜;

如果想得到爱,那就先付出爱……

我们做父母的往往为孩子付出很多,却忽视了孩子也需要学会付出爱,学会关心别人、爱别人。父母如果一直单方面地把爱付给孩子,不给孩子回馈表达爱的机会,孩子就会把接受爱当做是理所当然,会成为只想得到不想付出的无情无义的人。

记得刘墉曾说过一个有趣的事儿,他的女儿有一只小蓝兔子,小家伙喜欢得不得了,每天晚上都会哄蓝兔子睡觉。有次爸爸故意逗孩子,问孩子到底爱爸爸还是爱蓝兔子?她的回答竟然说爱蓝兔子,身为爸爸的伤心得不得了。但也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因为孩子对蓝兔子付出了爱,所以也会感觉享受自己爱的蓝兔子特别的亲切。爱孩子的父母也是如此。

父母不舍得让孩子付出,孩子也就会成为”爱“盲,看看下面一个小例子:


                                                         妈:钱。儿。

武汉一名在寄宿制学校读书的初中学生给父母发短信要钱,内容只有三个字:“妈:钱。儿。”

母亲看罢心酸不已……

请父母要让孩子将付出当成习惯:

1、不要帮孩子安排好一切,不要为孩子付出全部时间和精力,更不能干预太多,尝试让孩子为家人付出,比如平时让孩子参与家务;

2、不要让孩子“独食”,无论什么东西或食物多少,请习惯让孩子跟人分享;

3、父母不要“有求必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太容易的不懂得珍惜,也不懂得别人也是需要付出劳动;

4、父母还可以经常跟孩子来一次角色互换,比如让孩子扮演妈妈,并承担一天的家务工作,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辛苦;

5、父母也要为孩子做出榜样,为家里的老人做事,孝顺尊敬老人,并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6、给孩子“回报”的机会。节假日可以让孩子表达爱,无论是手工生日卡还是帮妈妈干活,都是不错的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还要告诉孩子,没有什么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就如同在公车上你给需要的人让座,但当你生病时却不一定有人让座一样。作为父母,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以此来感染我们的孩子。慢慢地你将收获一个宽容豁达而不是斤斤计较的孩子。
    来源: 幼儿教育专家 责编: 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