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的来历
2020-05-12

文|晓岚
“才高八斗”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文才高超,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才华横溢、学识丰富。那么,这“八斗”之才究竟有多高?指的又是谁呢?原来这里面有个非常有趣的典故。

“八斗之才”究竟有多高?

“斗”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十斗为一石,八斗,极言其多,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由于在政治上失意,因此他寄情于山水,写有大量的山水诗,与文章冠绝一时的文人颜延之齐名,并称为“江东第一”。谢灵运写的诗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便竞相抄录,流传甚广。

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于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意思是说,天下的才气加起来共有一石之多,曹植一人可独得八斗,我得一斗,从古至今的文人合起来共用剩下的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令他由衷折服。

为什么谢灵运
如此推崇曹植?
谢灵运用“才高八斗”来形容曹植,可见得曹植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崇高,那么,曹植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能让“江东第一”的谢灵运对他如此的看重呢?

曹植,曹操的第三子,从小就十分聪明,才思敏捷,酷爱诗文。传说他十岁就能写出很好的诗,而且词藻富丽,意境深远,曹操在世时非常喜欢他。当时,人们都称他为“绣虎”,视为不可多得的奇才。

有一次,曹操看了他的文章后,非常惊讶地问:“这是你写的吗?”曹植忙跪下说:“我下笔就可以成章。如果父亲不相信,我愿意接受测试。”这时正好铜雀台落成了,于是曹操命自己的几个儿子各写一篇记文。曹植提笔便写下了著名的〈铜雀台赋〉,曹操这才相信曹植的文采的确高人一筹。

七步成诗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关于曹植的才思敏捷,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他“七步成诗”的故事了。

据传,曹丕心眼小,对曹植进行打击、排挤。有一次,限曹植即兴成诗,否则就要杀死他,曹植七步走完后吟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用形象的比喻和凄婉动人的语言,表现出对兄弟间互相残杀的哀怨,使曹丕听完后,羞愧地放了他。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建国史话 (17):制定宪法之二

    下一篇: 建国史话 (18):制定宪法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