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的王器 (六)
2019-07-03

王器, 可以反映一国的兴衰,它可以是器物,如大禹铸造的九鼎, 也可以是宫殿。明朝燕王朱棣为了废除元代剩余王气,建立了紫禁城,作为国家运作的中心。

其实朱洪武的明朝第二代就亡了明朝得了天下,可洪武皇帝性格多疑、残暴。

当了皇帝的他最看不上的就是和他一起打天下,跟他称兄道弟的这班伙计,所以做皇帝二十几年,除了巩固江山,就是把这班文臣武将送进棺材。他认为这样自己的皇太孙就能稳当当的坐皇位了。

可他一死,朱棣就取了侄儿的皇位,成了永乐大帝。
   
在中国,历朝历代要政权稳固,一般都是从北方向南方打江山,南方向北方打江山能坐稳天下的只有明朝。

有人说,其实朱洪武的明朝第二代就亡了,朱棣虽然也是朱元璋的儿子,建立的政权和明朝压根就是两回事。

五行属性中南方属火,北方属水,北方压过南方建立的政权是水上火下,为济卦,有事情完满的意思,是很吉利的卦象,而朱元璋南方打败北方,是火上水下,是“未济”卦,虽然江山打下来了,可朱元璋就是觉得事情没完,非要把会打仗的全杀光不可。他为此忙活到七十多岁,可他一死,朱棣就从北方重新打了一遍江山,表面看,似乎是朱棣夺了皇位,实际上,是把明朝的江山从未卦反转成了济卦,因此后来大明江山稳固,就是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照样运转。因为朱棣的成就,被称为“祖”。

兴建紫禁城 重立明朝风水格局
  
永乐大帝雄才大略,一代雄主当然不会像王莽那么没出息,仅仅住在别人的二手房里。

国家运作的机制改了,当然也就不能再使用过去的机器,所以永乐大帝就要建立新的皇宫和都城,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北京城和紫禁城。
  
明朝燕王朱棣选定北京为都城,他既要用此地理之气,又要废除元代的剩余王气。当时的风水师便采用将宫殿中轴东移,使元大都宫殿原中轴落西,处于风水上的“白虎”位置,加以克煞前朝残余王气;凿掉原中轴线上的御道盘龙石,废掉周桥,建设人工景山。这样,主山(景山)—宫穴(紫禁城)—朝案山

(永定门外的大台山“燕墩”)的风水格局又重新形成了。
  
北京风水格局的内局,更为细致。它严格按照星宿布局,成为“星辰之都”。明朝皇帝将皇宫定名为“紫微宫”(紫禁城之名由此而来)。当时的建筑师把紫禁城中最大的奉天殿(后名太和殿)布置在中央,供皇帝所用。奉天殿、华盖殿(中和殿)、谨身殿(保和殿)象征天阙三垣。三大殿下设三层台阶,象征太微垣下的“三台”星。以上是“前廷”,属阳。以偶阴奇阳的数理,阳区有“前三殿”、“三朝五门”之制,阴区有“六宫六寝”格局。

“后寝”部分属阴,全按紫微垣布局。中央是干清、坤宁、交泰三宫,左右是东西六宫,总计是十五宫,合于紫微恒十五星之数。而干清门至丹阶之间,两侧盘龙六个列柱,象征天上河神星至紫微宫之间的阁道六星。午门在前,上置五城楼又称“五凤楼”,为“阳中之阴”。内庭的干清宫为皇帝寝宫,与皇后坤宁宫相对,在寝区中的干阳,为“阴中之阳”。太和殿与干清宫,虽同属阳,但地理有别。太和殿以三层汉白玉高台托起,前广场内明堂壮阔。而干清宫的前庭院,台基别致,前半为白石勾栏须弥座,后半为青砖台基,形成独特的“阴阳合德”的和合。
  
北京城凸字形平面,外城为阳,设七个城门,为少阳之数。内城为阴,设九个城门,为老阳之数,内老外少,形成内主外从。按八卦易理,老阳、老阴可形成变卦,而少阳,少阴不变,内用九数为“阴中之阳”。内城南墙属干阳,城门设三个,取象于天。北门则设二,属坤阴,取象于地。皇城中央序列中布置五个门,取象于人。天、地、人三才齐备。全城宛如宇宙缩影。城市形、数匹配,形同涵盖天地的八卦巨阵。
  
故宫风水中轴线上的建筑:永定门──箭楼──正阳门──端门──午门──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干清门──干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银安殿──承光门──顺贞门──神武门──景山门──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桥──鼓楼、钟楼。建筑轴线十五里,是世界之最,也体现《洛书》的方位常数十五之数。
  
北京布局与天地相合而布局。也是中国古代最符合州周礼的都城。《周礼・考工记》中要求都城的建造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北京城墙方正、街道平直宽阔,紫禁城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景山前的紫禁城是朝廷,后面是大运河的终点后海,是北京的主要交易市场和民居,朝廷宫室市场各占地一百亩左右。
  
其祭祀多用各种祭坛,如:日、月、天、地、先农、先蚕、社稷及太庙,文庙等,其中“垂教天下”、“君临天下”、“与天相合”含义,均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风水上的深意。

火烧明朝王器导致清兵入关
 1644年李自成进北京,烧杀抢掠,在武英殿登基称帝后,一把火把紫禁城和九门城楼给烧了。(见于《明史》)大火后的紫禁城,仅仅剩下了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

李自成这把火烧了明朝的王器,所以明朝那么大的地盘,面对十几万八旗兵丁束手无策,让清朝统一了全中国。清朝入关后,顺治皇帝面对一堆废墟,不得不和李自成一样在武英殿登基,并著手重建紫禁城,今天我们看到的紫禁城是明朝的地基,清朝的建筑。清朝顺治二年,奉天殿改名为太和殿。顺治三年修成。康熙十七年,吴三桂抢得半壁江山,登基称帝。康熙十八年,京师大地震,满清政权岌岌可危,满清贵族们甚至在讨论重新退回东北,此时,太和殿再次被焚毁。面对如此困境,康熙爷从自身做起,下“罪己诏”,检查自己执政过失,并励精图治,开创康熙盛世。于康熙三十四年至康熙三十六年重建太和殿。由于屡遭雷电、大火,所以这次重修太和殿屋脊上的脊兽比其他的宫殿都多了一个被称为“行什”。据传它就是雷震子的化身。现存的太和殿即此次重建后的形制。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千古一帝,他面对政治困局和自然灾害,从自身修养,政治清明著手,并且重新把太和殿这个国家重器修建起来,全备的机器和有道明君相辅相成,开创了中国的最后一个盛世。
  
清朝的皇帝没有住明朝的二手房,而是在明朝皇宫的地基上修建了新的皇宫。可这毕竟也是前朝遗物,所以清朝初年,全国都很不太平,到处闹反清复明,甚至暗杀活动能深入皇宫,直达皇帝身边。

这样的事情一直折腾到清朝末年,就和明朝的皇宫只剩下地基一样,这些人形成了很多的组织和地下帮会,现在的洪门就是从当年反清复明的天地会来的。后来孙中山策划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的时候,洪门提供了非常多的经济资源。

(未完待续)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The Cultural Ambassador Princess Wencheng (Part 1)

    下一篇: 万里间关马伏波——马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