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tolia)
文︱青莲
教人向善,是贯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线。从上古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到历朝历代的正史典籍、人文著作,杂说野史、民间故事,无不体现了华夏五千年文明中这一最重要的文化精髓。
南宋史学家、文学家洪迈(1123~1202),字景卢,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绍兴年间官至端明殿学士。
他所著的《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齐名,被公认为是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
除了《容斋随笔》之外,他最为人所称道的还有《夷坚志》一书,其中不仅对宋代的许多轶闻、掌故、民俗提供了不少可资考证的材料。
也收录了包括:神仙、宗教、医学等各个领域的奇闻轶事,涉猎之广令人惊叹,被认为是自《搜神记》以来的又一座高峰,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夷坚丙志·卷八》记载,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浦城(今隶属福建省南平市)的黄大言,寄居在广德军(隶属江南东路,治建康府)中。当时已有八十五岁高龄,久病不起。
十一月初四这天,黄大言突然病情加重,心跳停止,半晌醒来后,向人讲述了他死后经历的一件奇事。
黄大言说,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一个黄衣童子,听到童子唤他出门。他与童子一起走在大道上,只见道路的两旁垂柳成荫,路边的小池塘清澈照人。令他惊奇的是,已然是寒冬时节,小池塘里却盛开著荷花。道上也看不到一个人。
大约走了十多里,黄大言远远看到一座巍峨的宫殿,气势辉煌。黄衣童子带著黄大言走进大门,进了大殿,看到殿堂下站满了人,足足有上万人。再看大殿上,有四个戴著通天冠,身著金色衣袍的人,分别坐在不同的席位上。
一位身穿紫衣的差吏问黄大言:“你生前有做过哪些善事?”黄大言说:“往年兵乱时,曾经被二个贼寇掠夺了财物,但是不久他们就被捕了。同乡的人想杀他,但我心生怜悯,就拿出二万钱以赎他们的死罪。”
接著还讲了平生戒杀、诵念佛经、修造神像等几十件事。紫衣差吏让他站在巨大的镜子下面,照出他生前之事,发现他没有冤债。
总管司长下令放黄大言回去。一名叫王珣的副官对黄大言说:“你会再次返回人间,见到世人,你一定要劝他们修善重德、敬畏天地、孝养父母。不要杀害生命、不要贪占不属于自己的财物、不要贪恋女色、不要心怀妒嫉、不要诽谤善良、不要伤害他人。一旦造恶在身,等到寿数一尽,就会堕入地狱,永无出头之日。
直到恶业还完之后才能转生于饿鬼、畜生道,佛经中有上百种劝人行善的戒言都不是虚言。”
在总管司,黄大言看到了很多相识的人,他们纷纷嘱托黄大言,要叮嘱子孙多做功德。黄大言一一记下。不一会就有一童子来带黄大言回去。
返回的途中,路过一座山洞,旁边有一条臭气熏天的河。领路的童子说:“世人将剩饭、剩酒、剩茶丢在这沟里,土地神全都为他们收藏著。等到他们命终时再拿给他们吃。”
又走了数里路,童子带著黄大言来到一处王所。大王吩咐道:“你返回人间,能再活五年,一定要将我的话传给世人,行善的人即生人世,享受幸福安乐;作恶的人将堕入万劫之地,永受无间之苦。而且要让听到这些话的人口口相传。”
说罢,命青衣童子带黄大言走出长春门。
行至开满荷花的池塘,过桥时,他忽然失足坠桥,就此惊醒,一问已是初八,他整整昏迷了四天。
他还阳后对死后的经历记得一清二楚,除了口述亲身经历外,并将那些劝人行善的话一一转述给世人,此事由浦城县里的文官详细记录下来。
洪迈在编撰《夷坚志》时,将此奇闻收录在《夷坚丙志·卷八》之中,予以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