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石才子(纽约收藏协会会长)
今年是猪年,也是良渚年,良渚文化世界遗址年,在此,与良渚玉器收藏者,一起庆祝今年的春季纽约亚洲艺术周。五千年前的良渚故事,没有文字记载,如果我们想听故事,那我们只能凭一些良渚玉器来解读良渚这个神秘的文化。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玉器材料多来源于太湖流域一带,有灰白、灰黑、青、黄、绿、青黄、青绿及褐红等等颜色。质地多含有绢云母状纤维及多种寄生晶体。也可将良渚玉器的材料分为几类:透闪石、蛇纹石、透闪石与蛇纹石混合体,及其他彩石。 通常情况下,器件的玉料必须符合以上的样本,方可考虑其他因数。
根据多年收藏经验,鉴定方法可分为安全性(物品无损伤)与破坏性(损坏物品)两类。在研究时,必须考虑何种方法适合。 因鉴定的复杂性,本文例举 (A)根据真品特征,与 (B)应用实例。
(A)历经五千年的掩埋,良渚玉器形成特有的皮壳包浆,常见鸡骨白、象牙黄、严重风化灰皮,以及灰黑皮等等特征。基本鉴定步骤如下:
(1)把玩不沾手,温润感觉。
(2)沾水时有土味。因多数玉件为生坑,必有土味。同时注意到土味与酸味的不同。酸味是指用强酸侵蚀玉件作伪时留下的异味。
(3)灰白皮壳可盘开,可见到深一层比较密实的皮壳。如果呈现浆状,称为包浆。 因这密实的包浆的折光比较柔软,可对比新玉样本。
(4)一部分玉琮有再生绢云母状纤维特征,表现在横条枯老钙化晶体。由于老玉矿还有旧玉料,如果启用这些玉料来加工,其玉质也有相同基本特征,但在鉴定时,著重注意它的皮壳特征,真的有风化、软化、光滑的,或浆状反光皮壳;而新加工的,基因于松散老料,不能作人工抛光,造光面,其表皮常是干涩,缺少温润感觉。注意:老矿料与当时的边角废料,也有土味。
(5)玉件皮壳润滑,菱角位不扎手。可拿玉件在手比划,看看有没有扎痛的感觉。五千年的风化及磨砺,菱角已磨掉,手感圆滑,可对比新玉样本。
(6)玉器形制不同, 鉴定方法不同,如:大玉琮 :(a) 有抹邪(斜)现象,即在某位置打掉一块或磨数个缺口。当然也要考虑到,一些缺陷是玉料原有的,不能一概言之。(b)在神人面纹菱角常出现残缺。使用时的损崩,或被风化掉。(c)干土坑, 玉件时有结疤晶体。玉琮常有众多放射状白色钙化纹伴从裂纹附近,也就是常说的鸡骨白纹路现象。(d)湿土坑,玉件裂纹受沁严重,沁纹成放射线型或山脉型,其中有再生结晶体。(e)观察玉琮表皮是否有玻璃效应,即移动玉琮。对照光源,在某角度可发觉玉琮表皮有完美的折光面,包括一些隐藏位置,如孔洞里有完美的洞壁镜面效果。原因:表皮原本早已打磨抛光,加上数千年的风化,镜面效果更佳。
(B)前段时间,一位好朋友带来一件玉器,说是与友欣赏。当他拿出来时,眼睛发亮,心跳加速,一件钙化脱水的玉琮就在眼前,但是否是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呢?在征得朋友的同意,对玉琮试验:
(1)用纸沾一点水, 将玉琮表皮弄湿,用鼻子闻一下,发现有轻微土味。为了能闻到更多的土味信息,那就加高玉琮温度,让它释放更强的土味。将玉琮放到高温灯下三分钟,再沾水,这时,土味很重,这时才可以断定不是酸味,而是生坑土味。
(2)由于担心老仿老埋出土,那就研究附在玉琮上的泥土,发现泥土太少,不能断定。
(3)那就研究玉琮的皮壳。这件玉琮露出三分之一黑色土沁,用60倍放大镜观看晶体结构,发现有多种不规则的矿物自然受沁,晶体光泽与沁色和谐自然,而表现出来的皮壳特征就是自然漂亮,从这点也否定人工加沁的可能性。
(4)再细查边角的细节,发现上下方有原作手工抹斜痕迹,并且,在四面每组线角位都有自然地残的现象,其残缺地方已产生新皮壳,用手盘玩,不扎手。由以上几点,基本可鉴定这玉琮是真品。
总结
真品必须符合四种基本要求:(1)皮壳包浆。(2)沁色。(3)工艺纹饰。(4)玉料。 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良渚玉器爱好者。祝大家新年发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