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历史上名人的书斋
2018-12-01

文︱梅媛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首〈陋室铭〉,让刘禹锡的“陋室”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斋。不只是刘禹锡有“陋室”,杜甫也有“草堂”;诸葛亮则是“茅庐”;蒲松龄拥有“聊斋”,还有梁启超以“饮冰室”表达其志趣,都成为了史上有名的书斋。

书斋命名表露主人性情
古代的文人墨客通常把著书为文、读书藏书、写字作画的书房称之为“书斋”。他们在著述之余往往还有一项雅趣,那就是为自己的书斋寓所起个室名,自得其乐。

这些书斋的命名通常表露了主人的性情、志趣。它们往往或缘于某事,或由于某因,异彩纷呈,各有寓意,且这些饶有情趣的书斋名常给人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不过,您知道古人为何特别喜欢用“斋”来为书房命名吗?在古代有哪些别具深意的书斋名呢?在这些书斋名背后又蕴藏著什么样的故事呢?

古人为何爱用“斋”来为书房命名?

古人大多喜欢用斋、堂、屋、
居、室、庵、馆、庐、轩、园、亭、洞等字来为书房命名,其中,“斋”更是古人为书房取名时最常用的字,那么,“斋”为什么会成为古人书房中最常用的字呢?

根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斋,戒洁也。”所谓“斋”指的就是清心洁净之处,包含著恭敬、寡欲的内涵,而这正是古人读书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追求这种境界的古人,其书房一般都很简单,没有过多的陈设。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即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书房虽然简陋,但有琴可弹,有书可看,可避免尘俗干扰,这样就足够了。

深富寓意的书斋名
古代文人为书斋取名就如同在为自己的子女取名一般。有些表露出自己的风雅气派,有些会把自己的爱好、寄托倾注其间。它们可以是一句勉励自己的话,也可以是一个有深刻意义的故事,或是某个特殊的原因,常给人深刻的启发。

谦逊与朴实型
有些古人喜欢用自谦、朴实等的方式来为书斋命名。

唐代杜甫在四川成都盖了一座简朴的住宅。他没有替书斋取什么特别的名字,只是简单地称之为“草堂”。后来,白居易效仿杜甫,在庐山筑的屋室,也叫“草堂”。

白居易的朋友刘禹锡,则谦虚的把自己的书斋称作“陋室”,并在这里写下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陋室铭〉,还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大儒扬雄的“云亭”相提并论,展现出他高洁不群及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自我勉励型
有些名人的书斋取名包涵著求学之道,勉励自己要勤奋向学。

明朝文学家章溢隐居在龙泉县的一间陋室中。他不计较生活的艰苦,发奋读书,著述甚丰,他曾说:“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之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刘基被他这种精神感动,写下了〈苦斋记〉,并把章溢的书斋取名为“苦斋”。

另一位明代文学家张溥的书斋则取名为“七焚斋”。

张溥自幼勤奋好学,读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完毕、朗读一遍后即烧掉,接著再抄、再读、再烧,如此反复达六、七次之多,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右手握笔处长出了老茧,为了勉励自己,他便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七焚斋”。

表明心志型
还有些名人的书斋取名包涵著深刻的含义,深藏著毕生的志愿。

清代张岳龄在书斋中写下“味蓼书屋”一匾。“蓼”是一种苦菜,味蓼有体味艰辛之意。此一斋名寓意当时国家多灾多难,自己应有吃苦,为国分忧的精神。

清初名士龚贤反清复明意志甚坚。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清凉山,筑一小楼,认真读书。一日见一小和尚在打扫落叶,他想到“叶虽落,树犹生”,突然来了灵感,便将书斋命名为“扫叶楼”,以表达自己的哀思和反清到底的心志。

历史上著名的书斋
古代文人的书斋名可说是形形色色,韵味无穷,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斋”。

钱大昕的“十驾斋”
钱大昕是清朝很有名的博学之人,遍览群书,其书房取名为“十驾斋”。这个词出自荀子的〈劝学〉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意思是勉励自己在治学、立业上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蒲松龄的“聊斋”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之后再根据闲谈所讲的奇闻异事加工整理成小说,因此他的书斋取名为“聊斋”。《聊斋志异》的“志”就是“记录”的意思,“异”是在说明自己所记录的事情都是奇闻异事。

曾国藩的“求阙斋”
曾国藩的书斋名很有意思,一般人总会希望自己生活、事业圆圆满满,而他却要“求阙”,阙即缺也,为什么曾国藩要求“缺”呢?原来他觉得人生的美好,就在于“花未全开月未圆”的缺失之美。花未全开,尚有艳极之时,月未全圆,必有满盈之刻,一旦花全开了,月全圆了,随之而来的就是生命的衰竭,所以人生有点“缺憾”则预示著生命有无限的可能。

林语堂的“有不为斋”
林语堂一生受儒家“有为”思想的影响,但也颇欣赏道家的“无为”之治。所以他的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往往也有“不为”之事。故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有不为斋”。林语堂后来根据在“有不为斋”的感悟写出了《有不为斋文集》或称《有不为斋随笔》。

梁启超的“饮冰室”
这是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房名。“饮冰”一词出自《庄子‧内篇‧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原意是比喻自己内心之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圣命,竭力维新变法。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梁启超内心的焦灼和困窘可想而知,如何解决其“内热”?唯有“饮冰”才能解决了。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

    下一篇: 错过佛法等千年 老僧终了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