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物 万里迁运 (中)
2018-07-25

中华文物自北京故宫播迁至台北故宫,中间是30余年的浩劫。在烽火连天下,能万里迁运又毫无损毁,这可以说是奇迹了。

前情提要:西元1937年七七事变,开启抗日之战,自文物南迁首都后,决定再次西迁后方,躲避战火。以故宫为主的80箱精品,首先运离南京赴湖南省长沙市,次运第二批文物2084箱至湖北省汉口市。此时战火已迫近首都,而故宫及其他机关寄存的文物共一万多箱,仍在南京仓库(朝天宫)中。

八年抗战 文物西迁
—— 北路陆运7286箱
当时南京在筹备难民区,南京市长马超俊希望将朝天宫划入难民区范围之内,以保护文物的安全。但因距原划定区域太远,且不保证日军不侵犯难民区,于是难民区计划之筹备人 —— 杭立武先生,主张文物离京。国防部最高委员会张群秘书长为此电示蒋委员长,复电核可。

杭立武先生与故宫留京人员商定水、陆二路抢运文物,车辆方面洽请国防最高委员会协助,船只方面则向英商包租,同时还要筹措经费,调动人员。情势紧迫,抢运人员冒著敌机空袭的危险,不分昼夜,未尝停顿。自民国26年11月20日到12月8日(西元1937年),短短的二十天,水、陆二路竟运出文物共14571箱。几日后南京就失陷了,当时尚有文物2900多箱来不及运出。

北路陆运文物共7286箱,以陕西省宝鸡市为第一目的站。文物到宝鸡后,先暂存在关帝庙与城隍庙中,打算在城外挖凿山洞安放文物,但发现洞里潮湿,同时军情骤然紧张,故行政院命令故宫将文物迅运汉中。

宝鸡到汉中,要翻越险峻的秦岭山脉,需三百多车次载运,幸得西安行营的协助,解决了车辆问题。启运时正值冬天,秦岭大雪,路陡山滑,曲折颠簸,过程险象环生,司机及押运人员备尝艰苦。搬运了四十八天抵达汉中,文物暂存于城内文庙及褒城县属的宗营镇内祠堂和大庙,也只待了四十几天,喘息方定,行政院又命令要文物再西迁至四川省成都市。

汉中往成都,路长565里,少了像西安行营的帮助,首当其冲是车辆和汽油供应的难题。在抗战期间,有时就算有钱也难以解决,最后还是得到军事委员会的协助,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二是“蜀道古来难”,许多路段在大雨过后,路基被冲毁、桥梁被折断,司机及助手不仅要自行修复路况,还要搭建浮桥过溪。

曾经遇上几个没有桥梁的渡口,须把汽车开到木船上,然后用人力把木船向上游拉一段距离后,再使船顺著水势靠向对岸,等到全部的车辆都过河了,再继续前进,相当费时、费力。

存放在汉中的文物,自民国27年5月(西元1938年)开始运往成都,隔年5月初,重庆(战时首都)遭敌机轰炸,行政院紧急命令存放在成都的文物,须在5月底前全部运出40里以外,以免受到轰炸。这时运到成都的文物已有5000多箱,要再运出,难题接踵而来,去哪里找二百辆车?运往什么地方?存放在哪里?押运人员如何分配?都必须火速解决。

经各方商酌后,选定峨眉东门外大佛寺、西门外武庙,作为库房。中国联运社有新车八辆,成都到峨嵋152公里,若无法如期运完,可暂存在途中的彭山县,作为转运站。人员调配由那志良总其成,而汉中未运清的文物,直接运往峨嵋。

最终,存放在陕西省汉中市的7286箱文物,于民国28年7月11日(西元1939年)全数运到峨眉。话说当时汉中文庙的文物才运出不久,汉中被炸,文庙中弹,要是晚一步,文物将受到损失。再说四川省绵阳市附近,曾有一卡车由桥上倾覆河底,幸好河川干涸,车上档案文物均无损失。(待续)

见杭立武著《中华文物播迁记》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弃恶向善 得善果

    下一篇: “下榻”是对高士的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