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曾经游庐山、访东林寺,并在东林寺中修行佛法,关于这段经历,可以从诗仙留下的诗作《庐山东林寺夜怀》中寻到踪迹。
庐山东林寺夜怀
唐・李白
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
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
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
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
(源自《李太白全集》)
李白博学多才,修炼有成,乃诗中“仙人”,此诗作者使用了多个佛家用语,非常深奥,笔者也是查阅了多个注本、琢磨了一段时间,才对此诗的含义有了一些理解。
“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城阙。”
“青莲宇”,既佛寺。“谢城阙”,《楚辞章句》:“谢,去也。”(清代王琦注本)“谢”,为辞别之意。(中州古籍注本)“城阙”是城市,特指京城。虎溪,溪名,据《庐山记》二曰:“流泉匝寺,下入虎溪。昔远法师送客过此,虎辄号鸣,故名。”
“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
据《阿弥陀经》:彼佛国土,常作天乐。(王琦注本)“天香”、“天乐”,据《法藏碎金》载:“静胜境中,当有自然清气,名曰天香;自然清音,名曰天乐。”(中州注本)也有称佛国天上之特异香味与佛国仙界美妙的音乐为“天香”、“天乐”。“虚空”指天空。
“宴坐寂不动”
默然静坐或打坐,佛家称禅坐为宴坐。据《维摩诘经・弟子品》:“心不住内,亦不住外,是为宴坐……”(中州注本)据《维摩诘经》,舍利弗言:忆念我昔曾于林中,宴坐树下。据《释氏要览》:宴坐,又作燕坐。燕,安也,安息貌也。(王琦注本)“寂不动”,心神安静无杂念。
“大千入毫发”
佛家有“三千大千世界”的说法。据《法苑珠林》:须菩提答阿难曰:“我念一时入于三昧,此大千世界弘广若斯,置一毛端,往来旋转如陶家轮。”(王琦注本)华严宗有“一念三千”、“圆融无碍”的思想,认为细微得不能再细微的事物,也能容摄进极大的事物。据《法苑珠林》卷二十八《神异篇》:“我念往昔唯此三千大千世界诸山之类,皆纳入一毛孔中,我身如本,众生不异;我又一时取此大千世界所有大海河池水聚,悉入毛孔,我身无损,众生无害。”(中州注本)“毫发”,形容极为细小的毛孔。
“湛然冥真心”
据《南史》:帝问大僧正慧念曰:“见不可思议事不?”慧念答曰:“法身常住,湛然不动。”又据《楞严经》: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王琦注本)
“真心”,佛教谓众生内心本具之成佛因性,其心真静明妙,离虚妄之想,故曰真心。(中州注本)“真心”,佛家用语,谓真实无妄之心。有常住之真心,无有轮转。(郁贤皓注本)
“湛然”,不动、安然,淡泊安定貌。谢灵运《佛影铭序》:“容仪端庄,相好具足,莫知始终,常自湛然。”“冥”,寂然不动。(郁贤皓注本)
“旷劫断出没”
“旷劫”,佛教以世界生灭之一周期为一劫,旷劫谓历时极久。(中州注本)此句承上谓:常住真心,可使万劫断绝出入。(郁贤皓注本)
诗人辞别繁华的都市,独自一人上庐山,探寻清静的东林寺。晚钟荡开霜气弥漫的夜空,悠悠传开。月色映在虎溪上,水面泛出宁静的清光。寺院周围幽寂清静,是修行的好地方。
天香氤氲,天乐妙曼。并非所有的精进修炼者都能看到另外空间美好殊胜的景象,真能切身感受到“天香”、“天乐”,这是多么大的机缘和荣幸啊。能感受到佛国的“天香”,听到仙界的“天乐”,这说明诗人的修炼境界和层次已经相当高深了!
在寺院中,诗人修行,宴坐不动,打坐入定。心神安静无杂念,领悟到“大千”与“毫发”是小大无碍的,大千能容毫发,毫发也可容大千。如晋译《华严经》云:“一毛孔中,无量佛刹,庄严清净,旷然安住。”(一种注本,此注者不可考)
诗人进一步阐明只要“湛然”不动,冥合“真心”,就能永出生死轮回。《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见上文注本)因此若能伏断妄心,冥合真心,就能跳出六道轮回。
笔者按:
我们日常经常挂在嘴边的“真心”原来是佛家用语!通过李白的诗,笔者才知道:“真心”为“真实无妄之心”,
“众生内心本具之成佛因性,其心真静明妙,离虚妄之想”,“有常住之真心,无有轮转”。(见文中注本)笔者体会注本中的“轮转”指的是生死轮回。我们经常使用的某些词汇竟然与“修炼”有关,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这也从侧面可以窥探中华神传文化真的是如此博大精深呀。
这首李白的诗贯穿着修炼的内涵,影响深远。从诗中表现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心地光明高洁,展现出了佛法修行的殊胜美好,让人对修炼心生向往,原来佛法修行是如此玄妙圣洁,佛法是如此博大精深!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很深,修炼的层次已经很高。如果没有对佛法内涵的深刻理解,又怎会在诗中写出如此深邃的内容。李白确实是“诗仙”,诗作不同凡响,诗中有真机!
这不禁引发人们的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应该何去何从?
诗中彰显:返本归真才是出路,也唯有修炼才能真的“旷劫断出没”,跳出红尘、离别轮回。
湛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