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中国人的母亲花
2017-07-08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这是唐人孟郊的〈游子〉诗,诗句刻画的母子情深的诗意场景令人动容,而诗中所提到的萱草,可以说是中国的母亲花。母爱大概是人类各种情感中最为伟大的一种了,而中国人又是自古重视孝道。中国的古人们为何会选择萱草来表达孝子对母亲的敬爱与怀念呢?还是先来认识一下甚么是萱草吧!

萱草,俗称为黄花、黄花菜、金针、金针花、金针菜、宜男草等。萱草的花形似百合,橘红色或黄红色,无香气,花未全开时,可采做菜食用,根可入药,若开花则供观赏。这是植物学家眼中的萱草。

而在古籍中,我们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萱草的很不一样的记载。《说文‧艸部》有载︰“藼,令人忘忧草也。或从宣。”藼,古同“萱”字。古人认为以此草嫩苗为蔬,食之令人昏然如醉,可以使人忘忧,所以又称为忘忧草、忘忧物。

《太平御览‧卷九九六》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曰:“萱草,一名紫萱,又呼曰忘忧草,吴中书生呼为疗愁花。”萱草在古代又称为谖草,而谖正是忘记的意思。在《诗经‧卫风‧伯兮》上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据《释文》曰︰“谖,本又作萱。”之后,“树萱”成为消忧之词,如︰李白〈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托阴当树李,忘忧当树萱。”原来萱草竟然是一种忘忧草啊!在孝子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母亲生活的快乐安康,不被忧思所困扰。所以古人还用“萱堂”来借指母亲的居室,也喻指母亲。

萱草被视为忘忧草,并不只是一种文学意象,事实上,萱草真的有安神的功效。相传隋末时,唐太宗李世民与父亲李渊长年南北征战。后来唐太宗的母亲因为思念儿子而病倒,请来诊病的大夫就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药汤给唐太宗的母亲服用,并在北堂种植萱草,以解其忧思。

在北堂种植萱草,是一种古老的风俗。按古制,北堂是主妇的居室。所以,游子要远行时,会在“北堂树萱”,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记烦忧。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简单就是幸福

    下一篇: 观云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