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 最迷人的时代(下)
2016-11-07
19世纪20年代,杭州城南乌龟山下,出土了很多官窑瓷片和窑具。1930年,「郊坛下别立新窑」这句史载,得到了印证:窑址三面环山,东北距皇城两公里,西面紧邻八卦田。郊坛、八卦田都曾是皇家圣地。1956年、1985年,浙江省考古部门对窑址进行了两度考古发掘,发掘出了练泥池、素烧炉、成型工房、釉缸等作坊遗址和长达40米的龙窑1座。当时出土瓷片3万余片,历来描述官窑瓷器的特点是「薄胎厚釉」,考古报告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南宋官窑博物馆,就在此遗址上修建。

  26年建设

  杭州人追寻着官窑大梦

  南宋官窑博物馆中部,地势最高处,是郊坛下窑址。窑址三面环山,东北距皇城两公里。

  因年代久远,宋代官窑制度已经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明清的官窑制度,也许可以想像这样的场景:某日,内府大臣持着香炉1件,传旨督陶官,照此款式烧造3件。于是督陶官直接奔赴位于皇帝祭天的郊坛附近的官窑,指挥烧造。

  龙窑是我国南方常见的窑炉,依山而建。窑火被点燃时,如同一条俯冲的火龙一般壮观。在南宋官窑博物馆内,可以看到1000平方米的作坊遗址,蔚为壮观。40米长的龙窑,沿山势而上,是最后的烧制瓷器的地方。800年后,这里用3D动画演示古代工匠们烧制瓷器的全过程。

  26年前,南宋官窑博物馆依托遗址建成。不过,当时只有遗址和用遗址出土的碎片修复的一些器物,还有通过政府协调从浙江省境内调拨的一些器物。所做的展陈,无关情趣,只讲专业度。

  2007年,二期工程完毕,1000平方米的展馆如何布展,还是未知数。十多年藏品征集,东西有了,从最早的陶和原始瓷,到民国的瓷器,从南到北,时空跨度很大,但高级别的藏品依旧有限。

  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如今的「中国陶瓷文化陈列」。起首是一棵「陶瓷树」,叙述瓷器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枝杈纵横交错,以便人们了解南宋官窑历史。2014年,博物馆开始进行南宋官窑的信息库建设。当年,为期两年多的「口述南宋官窑历史」终于完成,9位资深的专家学者,包括曾亲历过3次南宋官窑郊坛下、老虎洞窑址发掘工作的专家、学者,以口述的方式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历史资料。

  现在,官窑也有微信公众号。那些靠器物、靠文字记载,通过合理想像的场景,古人宴饮、交游、祭祀的背景故事,在博物馆内被印在单页上,供人取用,如今亦在公众号上推送。

  对于博物馆来说,数字化的东西终究还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不是锦缎本身。实物,和那种沉浸其中的真实,只能在博物馆中慢慢体会。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唐代金银器珍品-----鎏金狮纹银提梁罐

    下一篇: 国之瑰宝-----唐代双龙耳盘口铜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