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课堂:快乐来学三字经(16)
2016-05-22
前言:《三字经》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篇幅短小,却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能启迪人的心智,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易解】研读历史的人,必须要考察记载历史事实的资料,做到证据确切可靠。如此才能真正通晓古今历史,就如同亲眼目睹一样。
读书的方法不但要用口诵读,还要用心思考,做到白天用功,晚上精进,才能熟记不忘。(读书有五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易解】孔子曾经把只有七岁的神童项橐当作老师来请教,连孔子这样的圣贤,都能做到勤学好问。而宋朝赵普好读论语,虽然贵为宰相仍然勤奋学习,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传为美谈。(赵普以半部论语协助宋太祖赵匡胤治天下,又以半部论语协助宋太宗治天下,辅佐两朝国君施政皆以论语,可见论语之殊胜可贵。)。

三字经关联故事:司马迁忍辱负重著《史记》



司马迁写的《史记》一书总结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三千年的历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其实《史记》的成书过程异常艰辛,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得以成就的。

其父司马谈学问渊博,精通天文星历和黄老之学,司马迁幼年在思想、人格及治学态度上,均受到了父亲的很大影响。

 司马谈临终前,把著述历史的未竟之业作为一项遗愿嘱托给司马迁。后来司马迁继任太史令, 他孜孜不倦地阅读国家藏书,研究各种史料,为编修历史作准备。
  
司马迁于42岁那年开始写作《史记》,当时将领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汉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和斥骂李陵。只有司马迁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但司马迁的辩护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

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他曾想到自杀,在最痛苦的时候,他终于从许多古代圣贤的苦难中看到出路 ,为了完成父亲遗愿,于是决定“隐忍苟活”。

他认为“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现在《史记》还没完成,自己的信念和愿望还没实现,即使被如此羞辱也不后悔。司马迁最终因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史记》而流芳千古,成为人人敬仰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太史公”。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天下美文】你心中的天鹅都去哪儿了

    下一篇: 陈丹青:太多人不知道什么叫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