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记者端木珊综合报导】《瞭望》杂志近日报导,近些年,黄河开始变清,中共水利部官员声称,这是多年治理的成果,但有专家指出,黄河泥沙已和大自然达成平衡,泥沙减少会破坏生态平衡。
《瞭望》杂志刊登的文章显示,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黄河泥沙含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从呼和浩特托克托县河口镇到郑州桃花峪,1200多公里的黄河中游,已然一河清水;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也就是说,连同基本是清水的上游,在非汛期,黄河8成以上的河段是清的。
对此,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原副主任、水文局原局长陈先德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黄河清”局面,是从1946年开展“人民治黄”至今,几代人不懈努力的成果。然而,水利部黄委会原副总工程师李文家指出,水浑沙多是黄河的本性,是它的自然特点。
水历史和水文化研究专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郑晓云则指出,黄河清、泥沙减少难免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郑晓云表示,黄河泥沙是与大自然平衡,不是与人平衡,经过数以万年计的时间,黄河沿途的地貌环境、植被、动物等已经建立了一套和泥沙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泥沙与它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泥沙减少会破坏这种生态平衡。以山东的东营、滨州等黄河入海口城市为例,这些城市都是黄河冲积平原。在扩大陆地面积的同时,黄河还可以覆盖盐碱地,起到改良土壤和涵养河滩的作用。泥沙在一些河段还可以保护河道安全。
此外,黄河鲤鱼等特色物种,也都适应了黄河多泥多沙水浑浊的环境,黄河清后,对牠们的生活习性自然会产生影响。
郑晓云认为:“从自然的角度讲,黄河泥沙能起到平衡自然生态的作用。所以说,到底将来带来什么正负面影响,还有待观察。”事实上,从黄河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三门峡水库的失败,就可以看出中共过去数十年对“治理”黄河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