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如果你直接对一位当代的中国人讲,你行为低下,很可能十个有九个觉得你有问题,自己的行为非常正常,哪来的低下?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敬天信神、相信善恶有报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传统,即使那些没有明确信仰的人,也相信“老天爷”的存在。传统上中国人遵循神佛、圣贤的教诲而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人们对天、地、人的态度是恭敬、谦卑的,整个社会通过礼仪来规范。
现今社会,如果你直接对一位当代的中国人讲,你行为低下,很可能十个有九个觉得你有问题,自己的行为非常正常,哪来的低下?
中国国家旅游局曾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公众反映比较普遍的大陆游客国内国外旅游的不文明行为。
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
►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
►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
►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
►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翘“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
►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
►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
►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占小便宜。
国内的常见不文明行为,和这十条大同小异,但多了一些内容。比如,在景观文物、服务设施上乱刻乱划,踩踏禁行绿地,攀爬摘折花木;不听劝阻喂食、投打动物,危害动物安全等。一般旅游的人算是比较有钱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也比较高,这些人尚且如此,一般生活在中国社会里的人就更不能幸免于这些低下行为。
全世界其他地方人也这样吗?其实不然。巴黎圣母院“请保持安静”这句话只写给中国人看,去过巴黎圣母院的中国人都会看到这句中文告示。在巴黎,公共场合有中文的地方并不多,而其他国家包括法国的游客并没有这种“礼遇”。泰国皇宫洗手间里有醒目的中文告示,“请便后冲水”。美国珍珠港的垃圾桶都有中文提示,“垃圾桶在此”。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也在中国人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国频频出现。
中国人以前这样吗?中国叫礼仪之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的“礼乐射御书数”传统六艺中,“礼”字第一,充分说明了中国人重视礼仪的传统。《论语》上有一则故事,孔子警告儿子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如果不学礼的话,是没有办法立足的。曾经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指出,做儿女的,从小时候起,就应熟习在不同场合的各种礼节,学习礼节仪文之事。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家训”、“学规”中,都有大量的关于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规范。人与人交往,如何称呼对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等,都有礼的规定。即使是吃饭,也应该在举手投足之际显示出自己的修养,谓之食礼。行为合于礼,是有修养的表现,反之则不能登大雅之堂。可以说,当时社会的主流是要求文明、修养、礼仪、行为高雅得体,如果想被社会接纳,就要修身养德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唐宋以前,中华文化是优雅的代名词,中国是礼仪输出国。史载中国商人到东南亚去,被看作来自礼仪之邦的人上人,甚至免费食宿。日本和朝鲜也一直深受唐代文化的影响。现在的韩国和日本仍然继承了一些来自中国的礼仪规范,人们还比较重视使用表示敬意的雅语和举止。
49年后几十年里推崇的是禽兽的丛林规则。在这种规则之下,是与非、善与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择手段在竞争中取胜──无论是官场、商场或情场。在这样的文化里边有进化论的弱肉强食部分,鼓励人们互相倾轧,没有提倡对人个体的尊重的部分,宣扬粗鄙,在个人行为中,不考虑他人,随随便便,我行我素,怎么方便怎么来。
以至于今天的社会秩序仅仅是靠着老年人遗留下来的一点传统道德观念维持着,而缺乏信仰的道德与文化显得如此苍白和弱不禁风,随时会被横流的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纵欲主义所彻底湮灭。当华夏的美德被洗劫一空,当善恶有报的信仰被贬得一钱不值的时候,人们不再探寻生命的价值,也无须追求人格的完善,人们心中没有任何顾忌,所剩下的只是“活在当下”的“潇洒”、感官的满足和对欲望的无度追求。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世界各大文明国家都保存了大量的史料,人们可以从历史中获得丰富的教益,为个人的立身处世和民族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一个不了解自己历史的民族,就像一个失忆的人一样,处境是十分可悲的。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