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推新举措还债 美媒:将毫无成效
2016-10-27

 


由于债务飙升和经济增长乏力,中共政府已开始实施一项新战略,以图改变现状。但美媒看低该策略,认为此举不仅无新意可言,而且将没有成效。

彭博社报导,本月早些时候,中共国务院发布了一个新的置换计划的指导方案,公司可以用股权向银行置换其债务。政府期待此举将给公司重组机会,避免“僵尸公司”被国有银行无限期的支撑。

乐观主义者指出,在十多年前,中共当局采用了一个类似的战略,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原因——过去的成功并不意味着现在也能成功。

90年代末,中共政府为了应对过度借款,创建了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帮助银行清理资产负债表。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均由此而来。这些“坏银行”购买了各种各样的资产并以最低回报长期持有,以帮助银行继续贷款。

从归档的文件来看,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是有争议的。但是即使这样,这次都无法让这种有限的成功历史重演。

主要区别之一是资助此计划的资本来自于哪里。上一次的迭代中,政府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共资金和储备金注资给坏银行。这一次,它拒绝承诺任何公共资本,并希望现有的金融公司会关注参与置换的呼吁。但这些公司并非出于金融需要——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

另一个区别就是问题的规模有多大。从1998年到2004年,中国花了近2000亿美元清理坏帐。这次却连表层都无法触及,全球评级估计,中国的银行现在需要1.7万亿资本的注入。就连国有银行都无法在没有新的巨大资本注入的前提下提供这笔资金。

最后的区别是最重要的。虽然中国的债务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货币贬值导致的大量贸易顺差,名义增长的速度使其增长的更快。从1999年到2008年,中国平均贷款总额增长14%,名义GDP增长15%。换句话说,以前的置换计划似乎是有效的,因为中国简直超越了它的问题。

现在的境况非常的不同了。自2011年9月以来,中国GDP名义增长率平均为8.6%,而贷款总额每年增长14.5%。到2015年底,中国社会金融总量为GDP的202%,而2002年为122%。可以无须洞察力的说,当债务增长率几乎是经济增长率的两倍时,支付账单只会越来越难。

更糟的是,使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外部因素不可能重复。从2000年到2008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超过3%,使中国迅速提高出口,积累大量盈余以偿还债务。那时起,全球增长一直缓慢,对中国出口的需求一直不温不火,中国的债务规模增长如此之大,以至于陷入困境,将需要在未来运行不切实际的巨额盈余。

不幸的是,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既无经济实惠的方法,也无简便易行的方法。总有一天,债是要还的。
    来源: 陈默 责编: Kitt

    上一篇: 中国邮储银行港股破发 马云李嘉诚或被套牢

    下一篇: 10月份人民币累计贬值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