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熔断首日暴跌 “元凶”揭秘 
2016-01-08


201614日,新年A股第一个交易日,注定要写入中国证券市场的史册。当人们期待着新年开门红的时候,沪深股市却在中国版熔断机制实施的首日,两次触发了熔断点,不得不在下午133分停止交易直到收市(中国大陆法定是下午300收市),所有的从业人员及广大股民提前收工回家!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开业以来的第一次。

所谓“熔断机制”就像是保护电器的保险丝,规定一定的点数称为熔断点。它是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双向(涨与跌)熔断;当涨跌触发5%熔断阀点数时,市场停止交易15分钟,也称之为“冷静期”;全天任何时段触发7%时,市场交易结束直到交易收市。单日暴跌7%以上,在去年夏天股市中多次上演,从而爆发了股灾,引发高层暴力救市,公安部高官坐镇市场,严厉整肃。之后的市场慢慢恢复信心,经历过股灾的投资者渐渐淡忘了曾经的伤痛。

实际上,熔断机制的出台表面上看是在吸取股灾的教训,当市场不冷静,不理性的时候提供一段“冷静期”并以此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这个制度来自于欧美市场,比如美国1988年创立,至今只出现过一次熔断触发;但全球大部分国家都没有涨停板制度,而中国股市是有这一制度的。涨停板本身就是起到风险防火墙的左右,如果在加上熔断机制有双层保护的意思,管理层对于市场有过度保护之嫌。但是,从14日的市场反映来看,熔断机制的实施非但没有减缓市场的恐慌情绪,反而强化了投资者的忧虑,以至于出现了与市场管理者事与愿违的尴尬局面。那么出现这种局面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元凶”到底是谁?

市场是非常敏感的,也是智慧的。当熔断机制宣布出台的时候,就有敏感的投资者不无担忧的表示:这是给明年的股票市场提前打的预防针!因为明年会有大量的股票解禁,而这些股票是在去年股灾时被强制暂停交易的;还有即将实施的新股注册制度;更重要的是整个经济大势不好,基本面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是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投资股市主要是看基本面,是对未来的预期。此外,对于欧美股市而言,因其市场发展时间久远,市场成熟,投资者也相应的成熟,而且整个市场基本是由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波动性不来就不大,再加上熔断机制,确实能给予投资者以保护。

相比中国股市,基本上是高度投机的市场,而且机构投资者的投机行为远远强于普通的股民。在双层保护的制度环境下,当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更容易引发巨额资金的抛售压力,并最终加剧了市场恐慌,引发了羊群效应!

去年夏天的股灾,给当时的投资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管理层暴力救市,干预市场本身就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股市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管理者需要做的就是要制定好公平,公开的制度,引导大家价值投资而不是过度投机;出台政策需要谨慎,更要以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为重。然而,面对当下人为制造风险的突袭,却让市场重新感受到当时股灾的恐慌氛围。显然,这不是大家所期待的投资环境。市场越是波动,越是出现这种制度上的欠缺;也就越发减弱了市场的投资吸引力。

对于此次暴跌风波,市场管理者需要深刻反思。显然,针对欧美成熟市场体系,不能盲目照搬;与国际接轨需要一整套的配套制度,更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财经动态  近3月资金逃离中国 超过希腊GDP

    下一篇: 熔断后中南海紧急开会 证监会肖钢被拷问


    相关新闻

    一周点击排行
    过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