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有奇效

“三伏贴”有奇效

2020-07-10

文︱肖川

很快就要入伏了,又到了每年一次贴三伏贴的时间了。三伏贴主要是在头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用中药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属于冬病夏治的范畴,为什么冬病能够夏天治疗呢?冬天天寒地冻,阳气潜藏,寒气当令,此时人体一些寒性疾病,比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荨麻疹、寒痺病等,就会加重。到了夏天,随著自然界阳气的隆盛,人体的阳气也随之相应,此时,那些寒性的疾病就在阳气的作用下,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用药物扶助阳气
为什么在三伏天治疗呢?三伏的“伏”,是收敛的意思,表示阳气由盛极开始转衰。中医认为阳极必阴,阴极必阳,在阳气开始转衰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达到了极点,此时阳气虽然可以暂时克制体内的寒气,但是因为正气不足以排出寒气,所以疾病只是暂时的被压制,没有消失,所以疾病潜伏起来了。此时沉寒也都随著阳气浮于体表,如果借助温热药物贴敷在背部腧穴,可以进一步扶助阳气,达到排寒、固本的目的,这属于《黄帝内经》中说的“春夏养阳”的范畴。

三伏贴最早见于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当时主要用来治疗寒性的哮喘病。现在一般用来治疗寒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和一些过敏性疾病为主,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容易感冒、异位性皮肤炎、荨麻疹等。

因为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皮肤病多从肺论治,当然现在也有人用来治疗寒痺等疾病,叫老寒腿,或者关节炎等,但是选用的药物和穴位要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体质选用
一般情况使用的中药主要有:甘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丁香、姜汁等,辛温、逐痰、温阳、通络的药物。选用的穴位主要有大椎、定喘、大杼、风门、肺俞、膏肓、心俞、膈俞、脾俞、厥阴俞、肾俞等背俞穴位,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辨证选取3~5个穴位。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面属于阴,后背属于阳,所以选取后背的腧穴,也有温阳的作用。中医理论讲五脏病行于阳,六腑病行于阴,对于一些在五脏深层的疾病,取背俞穴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没有条件做药物贴敷,用艾条在上述穴位上悬灸,也可以起到相似的作用,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用这些刺激性药物贴敷在穴位的方法叫做天灸,属于灸法的一种。

三伏贴借助了天时的力量,顺应了阳气的升发,所以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然平时如果注意夏天少吃冷饮、冷食,少吹空调,适时的增加衣物,减少阳气的损耗,人体元气充足,人体就会少生病,也就不用贴三伏贴了。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