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筱彤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黄历七月初一前后,阳历八月七日或八月八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
大暑过后,夏去秋来,秋季开始,以立秋为准。从这一天开始,酷热气温逐渐下降,然而,由于立秋时,盛夏余热没有消退,天气还是处于炎热之中,所以也有“秋老虎”的说法。
立秋三候
古人把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立秋之后,温热之风转为凉风;大地于清晨之际生发蒙蒙雾气;秋天的寒蝉也因为感知生命将尽而开始鸣叫。
古人又说:“一叶知秋。”这“一叶”可不是随意的一片落叶。
原来,中国古人认为楸和梧桐这两种树是秋天的“先知”,梧桐、楸树一叶落,天下尽知秋!梧桐、楸树落叶,预示了大自然万物即将衰落的征兆,提醒人们及早掌握先机。
早在汉朝,淮南王刘安编著的《淮南子‧说山训》就说:“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引申出因观察到的细微迹象,推论到整体大形势的发展趋向,揭示出人洞察微小征兆,以掌握先机的智慧。
周天子立秋亲率祭祀
古人有立秋迎秋之俗。早在周代,立秋这天,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到了唐代,每逢立秋之日,也要祭祀五帝。
宋代立秋这天,宫庭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习俗
立秋有几项广为人知的习俗,例如:秋社、啃秋、贴秋膘、裁秋叶等。
一、秋社
秋社始于汉代,是秋季祭祀土地公的日子。后人将秋社定于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官民皆于收获之后来酬谢神祗。
二、啃秋
啃秋又称“咬秋”——立秋日吃瓜。天津、江苏等地讲究在立秋这一天吃西瓜、香瓜。吃瓜象征时逢立秋,能让人将严酷的夏暑给咬个正著。
三、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因为人到夏天,缺乏胃口,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当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是吃肉,也就是所谓的“以肉贴膘”。
四、裁秋叶
唐、宋时期的古人有利用“楸叶”迎接立秋的风俗,当时,盛行于立秋日买楸叶,剪叶花做首饰,贴于鬓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