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历史教育中,没有仇恨

台湾的历史教育中,没有仇恨

2015-03-22

作者:端木赐香

N年前,我开写了《红与黑:林则徐评传》,但我特别想知道,台湾的中学历史教材,是如何评价林则徐的。问题是,同一片天空,不同一个梦想,蜗居河南安阳的我,买不来台湾的中学历史教材。记得自己当时病急乱投医,见人就问。

有朋友说,广东福建那边有台侨子弟学校,你可以从那边入手;有朋友说,你看谁去台湾旅游,让谁给你捎好了,只是不知道海关能否通过;最后还是朋友托他在大陆做生意的台湾朋友,台湾朋友又托他的妻子帮我买了书,然后这位台湾朋友回家探亲时帮我带了回来。

由于辗转托人,所以带回来的《高级中学历史·革新版》(三民书局中华民国2006年版)只有下册,而没有上册。所幸下册一开场就是第十一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恰好论及林则徐。

仔细看了看,有关林则徐的章节讲得很简略,只有事实判断——道光派林则徐禁烟了,然后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烟;没有价值判断——“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伟大的民族英雄”、“大长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外国人的威风”、“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它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的决心”……这些器宇轩昂的宏大叙述统统没有。

当然,中国的高中历史教材,比如人教社2007年版里,有关林则徐和虎门销烟的章节,也找不到这样的价值判断了,但我们都知道,通过这些中学教材的上位教材,比如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林增平的《中国近代史》、陈旭麓的《中国近代史》、陈振江的《简明中国近代史》等权威著述,导致这样的价值判断早已成为模版,深刻地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林则徐的问题搞清后,通过台湾这本教材,我还发现了其他很多东西:

其一,教材最后的附录一是大事年表。众所周知,1895年是中国割台湾给日本。但是这个大事年表里,1896年的条目下,居然就是清日两套编年并行了。第一行是明治29年,第二行是光绪24年。以下皆如此两套编年,不但没有大陆通行的“伪”字加诸前面,且明治编年都是在上一行,清国编年反而在下一行。

其二,日本统治台湾50年,教材里居然没有一句祥林嫂式的控诉,只有一些客观的讲述。比如割台与台民抵抗;日人对台人的差别待遇;虽然比不上日人及说日语的台人的学校优越,但好歹也设公学给本地学童实施教育;给台人以有限度的选举权;日籍台人跟着日本势力在海外推进并取得诸多海外经验;台人对日本统治的抗拒与调适等等。最要命的是最后一个节点,调适。一句话,调适到最后国军来光复了,台湾民众反而不适他们了。这里可以摘录教材上的一段原话:

“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除改良台湾一些不良风俗习惯外,在调查事业及基础建设上有其成就,再加上台人的海外经验及培养相当程度的人力资源,这些建设及制度对战后台湾的经济有极重要的影响。但对台人采取差别待遇,并迫台人‘进入’中国与南洋,却造成台人精神上的苦闷与认同的混淆,这也是战后台湾人对“国民政府”的统治无法适应的原因之一。”

这节课后,居然给学生留了这么两道讨论题:

1.日本人治台五十年给台湾带来的正、负面影响为何?

2.日治时期台湾人的海外经验,对往后台湾的发展起了何种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课外活动参考题:拜访亲朋中七十岁以上,曾受过日本统治者,请他们现身说法谈被日本统治的感想;调查本县市日治时期即已设立的专门学校、中学校、国民学校;调查本县市日治时期担任过日本贵族院议员、总督府评议员、州、市、街庄议员的名单。

其三,台湾光复,国军没有把自己打扮成台湾人民的解放者。这也就罢了,居然还详细讲述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在基础建设方面有何成绩,在社会改进方面,更是列了一大堆,什么改善环境、改善公共卫生、设立医院、培养医药人才、培养人民守时守秩序守法律的习惯、普及教育等等。

其四,有关二十一条,跟中国教材也大相径庭。这里原文照录:

“二十一条要求等于将中国视为日本的殖民地与保护国,袁世凯故意将日本的要求泄露给英美各国,列强群起对日本施压。最后日本取消第五号要求,其他各号,仍迫中国接受。民国四年五月,中国与日本签订中日合约,大体接受了一至四号要求。此一中日和约,只是一种原则性的共识,中国一时尚无具体与立即的损失(例如港湾本来就可不租与他国,汉冶萍公司因股东反对,并未中日合办),日本为遂行其侵略政策,必须另寻其他借口。”
责编: Lisa

一周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