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莲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医与武术,近日频频被推上风口浪尖。几千年的武术绝学与中医神技,如今总是与骗子画上等号。这些曾给中华民族带来耀眼光芒的传说,真的没有存在过吗?
中医中有一门绝技,叫做“悬丝诊脉”。就是将丝线的一头系在病人手腕上,医者牵著另一头,搭线诊脉。今人听到这一诊疗方法,大都是从小说或影视剧里,但大部分人应该都不相信真的有这样的神技存在。
中医治病望、闻、问、切,合称四诊。观气色,听声息,问症状,按脉象。中医典籍《难经·六十一难》云:“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而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切脉为四诊之末。但悬丝诊脉,却非中医大家不能为。古代礼仪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尤其是为后宫娘娘或公主治病时,不能亲见病患,又不能接触病人,宫廷御医尚可入宫闱,让后宫女眷们只伸出手腕,以绢布覆盖诊脉治病,但若病势沉重,御医无策,需请宫外名医诊治,则需要讲究一番了。
据记载,唐贞观年间,长孙皇后怀孕十多个月迟迟不能分娩,反而病重百药不效,唐太宗每日愁眉不展。闻听大臣说民间有位孙思邈医术超凡,便火速派人请孙思邈来为皇后治病。
孙思邈入宫后,先从皇后身边的宫娥口中问了下病况,然后取出一条红丝线,他自己捏著丝线的一端,叫宫人把另一端穿过帘子系在皇后右手腕上,说要为皇后诊脉。
当值太监觉得孙思邈故弄玄虚,有意试他的医术,便将丝线拴在一只鹦鹉的脚上。孙思邈搭线一诊,立即知悉丝线的另一端不是人的脉博。
太监心服口服,让宫女将丝线系在皇后手腕,孙思邈便在皇后房外开始“引线诊脉”。很快,他诊断皇后是胎位不顺导致的难产不生,并由此引发重病。因症施治后,皇后顺利产子。
孙思邈为何能通过一根丝线,就可以诊断出皇后的病症?
《管子》中说,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内放置两张琴,拨动其中一张琴弦时,另一张琴的琴弦也会相应地颤动起来。孙思邈是修道之人,自然懂得天地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同的频率之间会产生共振的原理。而悬丝诊脉,通过丝线感受患者脉搏的跳动,正是契合了这个原理。
只是,这门绝技却被后人玩坏了。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内,保存著一张陈御医为慈禧太后牵线诊脉的照片。据说,那次慈禧患病,陈御医也使用了悬丝诊脉的方法,然后按症下药,三剂药方奏效,慈禧觉得他医术高明,赐他“妙手回春”金匾一块。
多年后,陈御医却自己透露说,当年他是用重金贿赂了内侍和宫女,获知慈禧的病是食螺肉引起消化不良,由此拟出药方,跟“悬丝诊脉”没有一点关系。
这只能说,陈御医知道有这样一种诊脉绝技,他在无法直接给慈禧太后诊脉的时候,不得不采用这种方法。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并不懂得如何使用悬丝诊脉,所以他只能作弊。
这一事件,让很多人说“悬丝诊脉”不过是一个骗术。真的是这样吗?陈御医与孙思邈用的虽然都是悬丝诊脉,但一样吗?两者是不一样的。
因为陈御医只是利用了这个形式,却根本没有掌控这门绝技的能力,玩弄骗术的是人,却非“悬丝诊脉”。
同样,现在一些自称是传统武学的门派,比如被冠以各种名号的太极拳,在与自由搏击者的竞赛中不堪一击,引发传统武术就是骗术的争论。
那么试想,被今人改得面目全非的太极拳,还是最初的太极拳吗?如果不是,今天这些门派又怎么能称为太极或是传统武术呢?
太极创始人张三丰,是一个得道高人,他在看破名利情之后,经过数十年的苦修终于悟道,并观自然之行,为修行之法,创立了太极拳,以武技闻名于世。
他告诫人们,阴阳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儒家五德的仁义礼智信,和人体五经的肝肺心脾肾是一一对应的。“德包乎身,身包乎心,身为心用,心以德明,是身即心,是心即身,是五德即五经,德失经失,德成身成,身成经成,而后可以参赞天地之五行”。
而重德修行,也是药王孙思邈的主要理念。他认为,术亦为德,没有德行的医者,不会有高明的医术。
由此可见,无论是中医还是传统武术,都必须以修天道为先,以德行为基础,才能掌握真正的精华绝学。
而在代代传承的过程中,会因学习者的资质、悟性以及道德品行达不到要求,最终使绝技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