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系列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2019-05-21

文︱官筱彤

“树上开花”是三十六计第五套混战计中的第五计,此计原文是“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意思是说,借助某种局诈的方法,布成一定的阵势,兵力小而声势却造得很大,使得本来实力弱小的军队显得声势浩大。

计名由来
“树上开花”本计计名来自古时的一些战例。所谓“树上开花”,在军事上一般是指,在敌强我弱,遭到敌军攻击压力的形势下,我军制造种种假象来壮大自己的声势,以迷惑敌军。东汉时期虞诩在武都城以二千余名骑兵,击退羌人的上万大军,以及东晋时期,谢玄故弄玄虚,以八万精兵击溃苻坚的九十万兵马,就是运用“树上开花”战术而获胜的例子。

“树上开花”史例一  虞诩增灶断追
东汉安帝时,羌人入侵边境,虞诩任命为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太守,当其欲走马上任时,还未到达武都,仅到达陈仓(陕西省宝鸡县)时就遭羌兵阻断,无法再继前进,且羌兵的兵力较汉军多了好几倍。

这时虞诩散布谣言,说汉军已向朝廷请求增援了,在朝廷援军未到之前,汉军暂时不会前进,羌兵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利用这段空档掠夺附近的城郡,此时虞诩就偷偷渗透过羌兵的封锁线,并兼程赶向武都方向进发。

虞诩要求每当军队准备休息埋锅造饭时,每位军士都要做两个灶,而且下一次停留做灶的数目,是前一次的两倍,依次类推,且当汉军拔营离开时,不将灶拆毁,故意让羌兵发现,当羌兵察觉汉军已通过封锁线时,便沿路追赶,遇到汉军休息过的地方,算算汉军的炉灶,一日比一日多,以为汉军之援军已经到了,于是不敢追赶,所以虞诩很顺利的到达武都。

后来羌人动员上万兵力围攻武都,虞诩清点武都城中的兵力不足三千人,于是虞诩用计引诱羌兵近城攻击,然后用强努射之,羌兵伤亡颇重,又派军士巡城,军士每次进出城门都换穿不同衣服,羌兵弄不清城中到底有多少兵力,心中大为恐惧,于是准备撤军,此时虞诩看出羌兵有撤军迹象,先在羌兵可能撤军的路线上设下埋伏,羌兵中伏,大败而归,从此数年间不敢再犯。

“树上开花”史例二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九十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八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坚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朱序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观察。远远望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晋兵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了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书法漫谈

    下一篇: 三代日本天王和麦克阿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