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鸿拓雪
戌年过了亥年来,猪年咏猪,感谢猪让人享用美味、摄取生命的营养。现在的人看猪总是说牠不好的多,什么好吃、懒做啦都赖到猪头上,或许这是人类将猪当作家畜圈养的结果。
距今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考古遗迹中有猪首龙体型的玉雕,被称为“玉猪龙”,显示猪的尊贵,和今人对猪的看法相去悬殊。
红山文化是距今约5000至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文化,最早被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的红山因而得名。
半猪半龙玉猪龙
玉猪龙又名玉兽玦,猪首的形象显目,雕琢精细,造型古朴浑厚,是至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猪形的玉器雕刻,也有“华夏第一玉龙”的美称。玉猪龙外型好像猪与龙雏型的合体,又是猪又是龙,表现猪在古人文化中的尊贵地位。
可见,古人看猪像是云中尊,今人看猪却是泥中贱畜,真有云泥之别呀!不过说实在的,现代人的生活中,大部分人不也离不开猪吗?
史前贵猪文化
红山文化的先民们不但有深葬的习俗,也另外有火葬和天葬的习惯。
从考古挖掘发现,玉猪龙都是墓葬品,挂在墓主人的胸前,而且小墓出小件,大墓出大件,所以玉猪龙象征主人的地位与权力,在当时猪代表的力量与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可能这些配戴玉猪龙的墓主就是部落首领或是巫祝,而玉猪龙就是他们执行职务——沟通天人的重要礼器与法器。
勇猛的玉猪龙玉雕
玉猪龙雕刻显现猪的果敢、勇猛的精神。目前考古发现的玉猪龙玉雕的形制都很类似,通体卷曲成优雅的弧形,首尾相连或接近相连。猪首形象刻划逼真,精神奕奕,吻部前伸上噘、圆鼻孔、立耳、圆目,眼圈、皱纹栩栩如生;猪身则是光滑简洁,朴素无纹饰。玉猪龙玉雕的身首呈现截然的对比,强烈突显了主题重点。
玉猪龙精湛的雕工技艺以及审美观,展现了五千年前古人的美学观和创作功夫早已经遥遥领先今天的人。
太璞之雕高古之美
玉猪龙玉料采自红山文化所在的辽宁岫岩软玉。岫玉带著清亮温润的黄绿油脂光泽,温厚璞雅,流露古朴虔敬的气息。玉猪龙纹饰相对简朴,一般常见的是瓦沟纹(在玉面磨成凹弧形纹),或是真阳纹,多用减地阳起的浅浮雕方式表达。太璞之雕看来至简至易的样子,内藏超俗高古之美和运用铊具削切、琢碾的成熟技法。
玉猪龙的颈背部有一光滑环孔,可以穿绳悬佩。从孔洞边壁上可以发现螺旋打磨的痕迹,透露古朴自然的韵味和经年累月打磨的力道。从古文物中往往可以发现,古人可能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切磋一件玉器,在玉雕上的一丝一痕都载著虔敬与专注的毅力。这古朴的虔诚专注正是现代电动工具快钻下所丧失的高古玉器之美。
亥年说猪小语
在猪年到来时,品玩一下玉猪龙这件史前古物,欣赏古人的太璞高古的玉雕之美,谛听它再次娓娓道来,猪曾经承载而往往被人遗忘的文化。古人的精神境界掌握了技艺的水准,一颗虔诚的心、专注的奉献则升华了创作的境界。是否,听到祂的声音:有什么能够比与神的沟通、对神的敬仰更殊胜呢?
唐代韩愈(公元768年~824年)曾作劝学诗勉励儿子,用了“一龙一猪”作比方,晓喻人生学习的重要。
他以两个同侪孩童作譬喻,从小时候起一个精于学、一个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三十岁后一贤、一不材,有如龙与猪相去悬殊:“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符读书城南》;符是韩愈的儿子)由此看来,在一千多年韩愈的那时代,人们已经普遍把猪当作懒惰不成材的象征。有趣的是,再往前回溯,史前的“玉猪龙”玉雕有著猪龙一体的形象,展现了完全不同的观念。
猪曾经在史前人类生活中具有尊贵的地位,后来却被贬为不成材了。几千年间人类观念在演变著,前后对照可说相差远矣,这不也是在不知不觉间形成的?中华文化的传统非常重视正本、慎始,以免偏离正统、正道而误入歧途。在这一元复始的新年之际,看玉猪龙玉雕,还原文化的本色,其实是别具意义的。
看了“玉猪龙”,是否也破解了你对猪以偏概全的观念呢?
注解
红山文化是距今约5000至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在20世纪初,最早被发现于内蒙
古赤峰的红山因而得名,它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伴随畜牧型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分布的地域,是在燕山以北的大凌河与老哈河上游。那里宜农宜牧,农耕文明的发展伴随著牧业的延续,猎猪和畜养猪已经成型。
在红山文化的兴隆沟遗址发现了用整头猪陪葬以及大量的猪骨,显示猪在当时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密切的关系,猪自然也成了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兴隆沟遗址地处大凌河支流上游左岸,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沟村。
“减地阳起”雕法是指磨削四周地面,使阳纹微微凸起于地子(平面)之上的技法,也叫减地隐起,或浅浮雕。
“铊具”是雕刻玉材时,用来削切、琢碾、雕刻出线条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