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泊明志 宁静致远——诸葛亮〈戒子书〉
2019-03-01

文︱美慧

提及诸葛亮这位响当当的大人物,他不仅有著非凡的表现,更有著流传千古的美名,被誉为“智慧的化身”。诸葛亮还非常重视修身养性,不但对自我要求严格,对儿子也采取同样的态度,从他写给儿子的家书——〈戒子书〉中,便可窥知一二。

〈戒子书〉虽然全文仅80余字,但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要在劝勉儿子勤学立志,认为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家训之一。

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文中,细细品读与领悟,便可感受到他非同寻常的智慧与能量。

诸葛亮充满传奇的一生
诸葛亮的一生可说是由传奇写成的,而发生在诸葛亮身上的传奇,成就了三国史上华丽的一页。

诸葛亮除了集忠、孝、义于一身之外,他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要算是“谋”了。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诸葛亮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机械,其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令后世惊叹不已。诸葛亮当年挥毫而成、令人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成为了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他还写下〈马前课〉,留下了千古预言,这些超常绝伦的能力,在在都令后世赞佩。

〈戒子书〉传递父爱真情
诸葛亮非常重视子弟的教育,在繁忙的军务、政务中仍然不忘抽空亲自教诲。他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期勉透过文字来忠告孩子,以培养后辈良好的德行。

〈戒子书〉是诸葛亮在离世前一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段话。他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其中的“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这篇家书中的经典名句,意思是:心中不能恬淡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身心不清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梦想。后来,这句话被浓缩为“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备受世人推崇。

诸葛亮并非等闲之辈,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他为何要以“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这么浅白的道理来教育孩子呢?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二句可以说是诸葛亮这篇家训的精神所在,也是诸葛亮〈戒子书〉中的名言,至今仍被被不少人当成座右铭传诵。

其实,诸葛亮所期望的“澹泊”,并不是要诸葛瞻在“澹泊”中碌碌无为,隐身山林,更不是希望他在“宁静”中慵懒安逸,虚度一生。

诸葛亮希望儿子“澹泊明志”。

当心中没有杂念,无欲无求时,才能使志向更加清晰坚定。而在清醒理性的状态下,人才能看清世间繁华的,也才能不为名利所缠、所累。一个人能拥有这样澹泊的心境,他做事的气度才能坚毅,犹如松柏在风霜雪雨中依然身姿挺拔。

同时,诸葛亮还告诫儿子要“宁静致远”。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克制浮躁。一个人能拥有这样宁静的性格,他看事物的眼光也一定会长远,犹如高远的天空一样,广阔而深邃。

〈戒子书〉影响后世深远
〈戒子书〉融汇了一代高人的心血与智慧,对诸葛世家影响非常深远。诸葛亮死后,其子诸葛瞻坚守父志,虽然于邓艾伐蜀的绵竹之战中战败,但拒绝被俘,最终与十七岁的儿子诸葛尚一同舍身报国。十八世后诸葛亮匠心独运的八卦村,极为神奇,历经数百年而幸免于兵火,后世子孙也都秉承著诸葛亮淳朴善良的本性,安居乐业。

〈戒子书〉虽然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字字珠玑,包含了很高深的哲理,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不仅对诸葛家族有著深远影响,甚至对于处在高科技时代的现代人来说,仍然有其不朽的价值。
    来源: 看中国 责编: Kitt

    上一篇: Yan Zi’s Wisdom

    下一篇: 古代有只受人尊敬玉猪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