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紫光
(Max Pixel)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
蒋捷(西元1245年~1301年),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自号竹山,宋末元初词人。宋恭帝咸淳十年进士,宋亡后,遁迹不仕。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言:“臧陆辈交荐其才,卒不肯起。词不必足法,人品却高绝。”晚年在太湖竹山定居,著有《竹山词》一、二卷。
这首小令写尽人生三个过程,都因听雨而引出不同的身世感。上片一、二句,通过时间——少年、地点——歌楼、情景——红烛昏罗帐,展示旖旎风光,其意境是温馨而欢乐的。其中也蕴蓄著“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叹。三、四句,通过时间——壮年、地点——客舟、情景——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展示了一幅凄风苦雨的秋行奔波图。一个怀才不遇之人,千里劳顿的悲凉心境,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其感情的凝重,又较之“少年”时而有所加深,可谓:壮年已识愁滋味!
词的下片,前两句又通过时间——而今,地点——僧庐,情景——鬓已星星,展示了一幅寂寥孤独的僧庐隐逸图。国破家亡,愁绪满怀,业未竟,鬓已秋,“而今识尽愁滋味”,一切都在不言中。后三句,直抒胸臆。隐逸僧庐,少年的倜傥无虑、壮年的奔波哀苦、晚年的孤寂凄清,透过这几句,把自己一生难言的隐忧,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完全倾诉出来了,“无情”的既是时间,也是命运;想听任、想忘怀却又不能。满腔的苦辣酸涩,尽蕴其中!
数十年的时间,千万里的空间,被词人压缩在寥寥数十字之中。而社会从相对安定,到动荡离乱、劫后荒凉的演变过程,也被压缩在少年的浪漫生涯、壮年的流离哀愁、晚年的悲苦凄凉这三幅画中。我们不得不惊叹词人卓绝的艺术概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