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讯】〈八十七神仙卷〉是一件充满传奇的国宝级文物,。该画卷曾流落海外,又险遭战火焚毁,后被贼人偷盗,最后它终于归属国家。
徐悲鸿先生在发现这件国宝上功不可没。1936年,徐悲鸿在香港办画展时受到作家许地山的热情接待。经许地山介绍,徐悲鸿先生认识德国人马丁夫人。这位马丁夫人的父亲生前曾经旅居中国多年,搜集了不少中国古代书画,颇引以为傲,被视为家宝,后来留给了马丁夫人。由于马丁夫人不懂中国字画,请徐悲鸿鉴定这批古字画。在多幅没有落款的普通字画中,徐悲鸿独具慧眼,看中了一幅很长的绢本水墨白描人物手卷,当即提出用手头仅有的一万元现金买这张画。马丁夫人从徐悲鸿急切的情绪里悟出了这张画的价值,又有些舍不得了。徐悲鸿后又加上自己的七幅作品,作为交换。这幅古卷就是以后一直伴随徐悲鸿先生的〈八十七神仙卷〉。
徐悲鸿在购得此画后,定名为《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鸿认为此画可能是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的粉本(草稿)[,而张大千和谢稚柳则认为与晚唐风格相近,徐邦达、杨仁恺等人则认为是南宋摹本。
虽然画面没有任何款识,但徐悲鸿先生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出于唐代名家之手的艺术绝品。它代表了我国唐代人物画白描技法的杰出成就。也是历代字画中最为经典的宗教画。该画尺幅为292×30厘米,绢本水墨。〈八十七神仙卷〉线条优美飘逸、意境深邃辽旷、令人遐思万千。画面主体有87位道教人物白描画像,其中有3位带有头光的主神、10名武将、7位男仙、67名金童玉女由画面右端向左端行进。画面没有任何文字。场面宏大,人物比例结构精准,神情华妙,构图宏伟壮丽,线条圆润劲健,姿态丰盈而优美,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整幅画作具有“天衣飞杨、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全幅作品虽然没有著任何颜色,却有著强烈渲染效果。
徐悲鸿先生精心地刻了一枚“悲鸿生命”的印章,加盖在画侧,这足见画卷在这位艺术大师心中的地位。潘天寿曾评论此画:“人物的衣袖飘带、衣纹皱褶、旌旗流苏等等的墨线,交错回旋达成一种和谐的意趣与行走的动感,使人感到各种乐器都在发出一种和谐音乐,在空中悠扬一般。”